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 |
票决民生实事 决策更顺民意 |
|
|
2025年04月10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记者 王世伟 摄 |
|
晨报记者 林爱玲
近日,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对2025年思明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37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入选2025年思明区民生实事项目。
这是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这一举措不仅是基层民主实践的一次创新,更让“群众点单、代表票决、政府办事”的治理模式真正落地生根。在民生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探索无疑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让民主决策更接“地气”。
民生实事项目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以往多由政府主导决策,虽经过调研论证,但仍可能存在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而票决制的引入,将决定权交到人大代表手中,通过民主程序筛选出群众最关切、需求最迫切的民生项目,既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从“为民做主”转向“由民做主”,让民意真正贯穿社会治理始终。
由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进行票决,不仅是一种程序创新,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升级。它要求政府在项目征集阶段广泛倾听民意,在候选阶段接受人大监督,在实施阶段直面代表和群众的检验。这种闭环管理,既倒逼政府提高工作精准度,也让民生工程更透明、更高效。在票决过程中,人大代表是实实在在的“决策参与者”,履职积极性得到激发,人大监督也得以强化。
当然,票决这一程序要真正发挥实效,还需配套措施跟进。例如,项目筛选需兼顾普惠性和可行性,避免“撒胡椒面”或“画大饼”;实施过程需引入动态监督机制,防止“决而不行”;结果评价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打分”。唯有如此,才能让票决从“新鲜事”变成“长效制”,让民主的每一步都踩在民生的鼓点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菜”,票决制的探索证明,民主不在于宏大口号,而在于能否让百姓在具体事务中感受到话语权的分量。期待这样的创新能在更多领域生根发芽。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
票决民生实事 决策更顺民意
 |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记者 王世伟 摄 |
|
晨报记者 林爱玲
近日,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对2025年思明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37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入选2025年思明区民生实事项目。
这是思明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这一举措不仅是基层民主实践的一次创新,更让“群众点单、代表票决、政府办事”的治理模式真正落地生根。在民生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探索无疑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也让民主决策更接“地气”。
民生实事项目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以往多由政府主导决策,虽经过调研论证,但仍可能存在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而票决制的引入,将决定权交到人大代表手中,通过民主程序筛选出群众最关切、需求最迫切的民生项目,既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从“为民做主”转向“由民做主”,让民意真正贯穿社会治理始终。
由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进行票决,不仅是一种程序创新,更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升级。它要求政府在项目征集阶段广泛倾听民意,在候选阶段接受人大监督,在实施阶段直面代表和群众的检验。这种闭环管理,既倒逼政府提高工作精准度,也让民生工程更透明、更高效。在票决过程中,人大代表是实实在在的“决策参与者”,履职积极性得到激发,人大监督也得以强化。
当然,票决这一程序要真正发挥实效,还需配套措施跟进。例如,项目筛选需兼顾普惠性和可行性,避免“撒胡椒面”或“画大饼”;实施过程需引入动态监督机制,防止“决而不行”;结果评价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打分”。唯有如此,才能让票决从“新鲜事”变成“长效制”,让民主的每一步都踩在民生的鼓点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菜”,票决制的探索证明,民主不在于宏大口号,而在于能否让百姓在具体事务中感受到话语权的分量。期待这样的创新能在更多领域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