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海西晨报·
第A11版
·
闽南非遗
|
王智伟(左一)展示布袋木偶戏表演技巧。 记者 叶子申 摄 |
|
近日,来自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苏姜慧、林依华、张雨晨、纪锦颖、林燕茹共同担任“非遗体验官”,他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王智伟的脚步,深度体验了一把布袋木偶戏。他们身体力行,将这门闽南非遗技艺与所学专业结合,推动其更好创新发展。
将木偶与文创相结合
■ 张雨晨(影视动画学院艺设23A)
福建布袋木偶戏又被称为“掌中木偶戏”,是福建省地方传统戏剧,历史悠久,在闽南地区尤为盛行。此次我有幸担任“非遗体验官”,采访王智伟老师,在他的带领下,感受福建布袋木偶戏的风采。
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特色。他说,演员要掌握戏剧唱腔、手指技法等基本功,布袋木偶在舞台上才更具感染力。
布袋木偶传承离不开艺人的坚持。那么,艺术设计专业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创新造型设计。我可以结合当代流行文化元素,设计新颖的木偶形象,吸引年轻观众;着手材质升级,不仅使木偶更经久耐用,而且可以丰富木偶的质感,譬如,利用有光泽和韧性的人造皮革,让木偶的“皮肤”更有弹性。
其次是加强舞台设计。可以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打造舞台场景,增添层次感和空间感。比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立体的建筑模型,使表演场景更加逼真。
再次是丰富宣传设计。我擅长海报设计,可以制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海报,用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展现布袋木偶戏的内涵。我也可以参与布袋木偶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如玩偶、文具、服饰等,将布袋木偶的元素和文创产品结合起来,让布袋木偶戏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非遗+文旅” 激发新活力
■ 林依华(国际旅游学院旅游23B)
这次,我有幸作为“非遗体验官”,采访王智伟老师。这次活动令我对布袋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布袋木偶戏作为我国非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家的心血。采访中,我了解到,随着时代发展,布袋木偶戏遭遇发展困境。
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将非遗传承与文旅相结合,推动其创新发展。都说保护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非遗不能“冻”起来,要“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
首先,我们可以举办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木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木偶,并尝试表演,以此培养学生对木偶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展示布袋木偶戏的魅力,提高公众对其认知和兴趣,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我们还可以开发以布袋木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在礼盒设计上融入布袋木偶元素,或结合其他非遗项目如南音等,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再次,我们可以在民宿中融入布袋木偶元素,如提供布袋木偶展示和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拥抱这项技艺。
晨报记者 叶子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厦门开放大学)陈心晖
“偶”遇非遗 大学生体验官收获丰
|
王智伟(左一)展示布袋木偶戏表演技巧。 记者 叶子申 摄 |
|
近日,来自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苏姜慧、林依华、张雨晨、纪锦颖、林燕茹共同担任“非遗体验官”,他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王智伟的脚步,深度体验了一把布袋木偶戏。他们身体力行,将这门闽南非遗技艺与所学专业结合,推动其更好创新发展。
将木偶与文创相结合
■ 张雨晨(影视动画学院艺设23A)
福建布袋木偶戏又被称为“掌中木偶戏”,是福建省地方传统戏剧,历史悠久,在闽南地区尤为盛行。此次我有幸担任“非遗体验官”,采访王智伟老师,在他的带领下,感受福建布袋木偶戏的风采。
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特色。他说,演员要掌握戏剧唱腔、手指技法等基本功,布袋木偶在舞台上才更具感染力。
布袋木偶传承离不开艺人的坚持。那么,艺术设计专业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创新造型设计。我可以结合当代流行文化元素,设计新颖的木偶形象,吸引年轻观众;着手材质升级,不仅使木偶更经久耐用,而且可以丰富木偶的质感,譬如,利用有光泽和韧性的人造皮革,让木偶的“皮肤”更有弹性。
其次是加强舞台设计。可以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打造舞台场景,增添层次感和空间感。比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立体的建筑模型,使表演场景更加逼真。
再次是丰富宣传设计。我擅长海报设计,可以制作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海报,用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展现布袋木偶戏的内涵。我也可以参与布袋木偶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如玩偶、文具、服饰等,将布袋木偶的元素和文创产品结合起来,让布袋木偶戏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非遗+文旅” 激发新活力
■ 林依华(国际旅游学院旅游23B)
这次,我有幸作为“非遗体验官”,采访王智伟老师。这次活动令我对布袋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布袋木偶戏作为我国非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家的心血。采访中,我了解到,随着时代发展,布袋木偶戏遭遇发展困境。
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将非遗传承与文旅相结合,推动其创新发展。都说保护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非遗不能“冻”起来,要“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
首先,我们可以举办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木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木偶,并尝试表演,以此培养学生对木偶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展示布袋木偶戏的魅力,提高公众对其认知和兴趣,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我们还可以开发以布袋木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在礼盒设计上融入布袋木偶元素,或结合其他非遗项目如南音等,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再次,我们可以在民宿中融入布袋木偶元素,如提供布袋木偶展示和体验,让游客近距离拥抱这项技艺。
晨报记者 叶子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厦门开放大学)陈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