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同频聚力 用爱滋润童心 |
厦门市青少年宫“情暖童心 流动青少年宫”关爱行动走进宁德霞浦 |
|
2025年04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三年级的同学们体验非遗漆扇制作。 |
|
 |
团体拓展活动让原本拘谨的孩子们迅速“破冰”。 |
|
 |
4月27日、28日,厦门市青少年宫“情暖童心 流动青少年宫”关爱行动走进宁德霞浦。 |
|
 |
一年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认识了“会隐身的钢铁大鸟”。 |
|
 |
四年级拓展课上的团队游戏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
|
 |
色彩写生课上师生同绘“霞光照沙江 竹影映日长”。 |
|
晨报记者 许蔚菡 通讯员 黄莹
四月的海风带着暮春的暖意迎面吹来,载满爱心的车辆又一次从鹭岛启程,这是厦门市青少年宫“情暖童心 流动青少年宫”项目走过的第十一个春天,也是第三十四次跨越山海的奔赴,车轮碾过蜿蜒山路,将知识送往宁德霞浦沙江之畔。
“每次推开教室门都能看见不同的山海,但孩子们眼里的光总是一样的。”昨日,当青年教师们走进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临江而建的校园,操场上跃动的红领巾与远处波光粼粼的沙江相映成趣。104双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慈善总会、厦门市青少年宫联合主办,共青团霞浦县委、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协办,活动得到厦门华祥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爱心人士陈长环老先生发起的“育德慈善基金”的专项资金支持。为深化“情暖童心”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贯彻落实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情暖童心”工程有关要求,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等15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厦门市青少年宫通过五育融合课程、团体拓展、家访慰问等形式,为留守儿童织就温暖的成长网络。
“流动课堂”点亮沙江之畔
“接住啦!”随着绘满表情包的黄色软球在队列间跳跃,五年级的小颖突然笑出声——她接到的球上正巧是个大笑脸。这场“童心同行 快乐启航”团体拓展活动让原本拘谨的孩子们迅速“破冰”,整个操场笑浪翻涌,远处沙江的粼粼波光仿佛也欢腾起来。
在“五育融合 提升心动力”课程中,不同年级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景:一年级教室里,14双小手在纪元、蔡秋园老师的指导下探索指尖上的飞行哲学。“看!褶皱翅膀能捕捉气流。”当纸蝶在半空中螺旋上升时,14个小脑袋齐刷刷后仰,同学们发出惊叹声。第二节课,林晓茵、黄悦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会隐身的钢铁大鸟”。当飞机模型在室外放飞时,孩子们欢呼着追赶着。
此时,二年级正在上演声光交响曲,《彼得与狼》的旋律与可视化动画交织在一起。磁力小车“吵架”与“拥抱”的物理现象让稚嫩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三年级教室则化身传统工艺作坊,当许波老师转动竹柄的刹那,漆液随离心力绽开冰裂纹,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大声喊道:“像浪花!像闪电!”黄彩娜老师则用漆扇比拟人生:“每一把扇的纹路都独一无二,就像你们未来要走的路。”在名为“薪火相传,音韵中的民族画卷”的音乐思政课上,兰建超、陈辉梅老师通过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赏析,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文化交融中共绘美好生活。四年级的拓展课上,“异掌同声”“重走长征路”“合力建塔”等团队游戏让操场充满活力。孩子们在分享感悟时说:“以后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会再相互指责,而是会像红军战士那样团结协作,攻克每一道难关。”
青春守护 织就多彩未来
五年级学生在芍药花香中体验“谷雨”节气的生命美学:赏花、品茶、贴画。其后的“布谷鸟律动课”上,徐鸿老师将课桌舞和铃鼓巧妙融合,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张怀海老师发现两名孩子把鼓铃节奏敲得格外重,说:“他们在用音乐说心事。”
“这些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被看见、被托住的感觉。”活动负责人边说目光边掠过正在写生的六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画板上,墨色水纹间跃动着金色的霞光。邵文达、陈锴老师在教室讲解了美术基础知识后,就把课堂搬到走廊上,让同学们转个方向、换个角度,将每天习以为常的景象绘制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这场活动远不止于课堂。27日,夜幕降临时分,走访团队叩响了4户特殊家庭的门扉;昨日,在校园里,13份带着爱心和温暖的“梦想礼包”被轻轻放到困境学子手中。
“这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成长。”厦门市青少年宫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场持续十一载的青春约定,依然行进在点亮童心的道路上。沙江之畔这些孩子的多彩未来正在更多守护者的接力守护下徐徐铺展开。
山海同频聚力 用爱滋润童心
厦门市青少年宫“情暖童心 流动青少年宫”关爱行动走进宁德霞浦
 |
三年级的同学们体验非遗漆扇制作。 |
|
 |
团体拓展活动让原本拘谨的孩子们迅速“破冰”。 |
|
 |
4月27日、28日,厦门市青少年宫“情暖童心 流动青少年宫”关爱行动走进宁德霞浦。 |
|
 |
一年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认识了“会隐身的钢铁大鸟”。 |
|
 |
四年级拓展课上的团队游戏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
|
 |
色彩写生课上师生同绘“霞光照沙江 竹影映日长”。 |
|
晨报记者 许蔚菡 通讯员 黄莹
四月的海风带着暮春的暖意迎面吹来,载满爱心的车辆又一次从鹭岛启程,这是厦门市青少年宫“情暖童心 流动青少年宫”项目走过的第十一个春天,也是第三十四次跨越山海的奔赴,车轮碾过蜿蜒山路,将知识送往宁德霞浦沙江之畔。
“每次推开教室门都能看见不同的山海,但孩子们眼里的光总是一样的。”昨日,当青年教师们走进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临江而建的校园,操场上跃动的红领巾与远处波光粼粼的沙江相映成趣。104双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慈善总会、厦门市青少年宫联合主办,共青团霞浦县委、宁德市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协办,活动得到厦门华祥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爱心人士陈长环老先生发起的“育德慈善基金”的专项资金支持。为深化“情暖童心”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贯彻落实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情暖童心”工程有关要求,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等15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厦门市青少年宫通过五育融合课程、团体拓展、家访慰问等形式,为留守儿童织就温暖的成长网络。
“流动课堂”点亮沙江之畔
“接住啦!”随着绘满表情包的黄色软球在队列间跳跃,五年级的小颖突然笑出声——她接到的球上正巧是个大笑脸。这场“童心同行 快乐启航”团体拓展活动让原本拘谨的孩子们迅速“破冰”,整个操场笑浪翻涌,远处沙江的粼粼波光仿佛也欢腾起来。
在“五育融合 提升心动力”课程中,不同年级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景:一年级教室里,14双小手在纪元、蔡秋园老师的指导下探索指尖上的飞行哲学。“看!褶皱翅膀能捕捉气流。”当纸蝶在半空中螺旋上升时,14个小脑袋齐刷刷后仰,同学们发出惊叹声。第二节课,林晓茵、黄悦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会隐身的钢铁大鸟”。当飞机模型在室外放飞时,孩子们欢呼着追赶着。
此时,二年级正在上演声光交响曲,《彼得与狼》的旋律与可视化动画交织在一起。磁力小车“吵架”与“拥抱”的物理现象让稚嫩的惊叹声此起彼伏。三年级教室则化身传统工艺作坊,当许波老师转动竹柄的刹那,漆液随离心力绽开冰裂纹,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大声喊道:“像浪花!像闪电!”黄彩娜老师则用漆扇比拟人生:“每一把扇的纹路都独一无二,就像你们未来要走的路。”在名为“薪火相传,音韵中的民族画卷”的音乐思政课上,兰建超、陈辉梅老师通过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赏析,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文化交融中共绘美好生活。四年级的拓展课上,“异掌同声”“重走长征路”“合力建塔”等团队游戏让操场充满活力。孩子们在分享感悟时说:“以后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会再相互指责,而是会像红军战士那样团结协作,攻克每一道难关。”
青春守护 织就多彩未来
五年级学生在芍药花香中体验“谷雨”节气的生命美学:赏花、品茶、贴画。其后的“布谷鸟律动课”上,徐鸿老师将课桌舞和铃鼓巧妙融合,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张怀海老师发现两名孩子把鼓铃节奏敲得格外重,说:“他们在用音乐说心事。”
“这些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被看见、被托住的感觉。”活动负责人边说目光边掠过正在写生的六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画板上,墨色水纹间跃动着金色的霞光。邵文达、陈锴老师在教室讲解了美术基础知识后,就把课堂搬到走廊上,让同学们转个方向、换个角度,将每天习以为常的景象绘制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这场活动远不止于课堂。27日,夜幕降临时分,走访团队叩响了4户特殊家庭的门扉;昨日,在校园里,13份带着爱心和温暖的“梦想礼包”被轻轻放到困境学子手中。
“这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成长。”厦门市青少年宫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场持续十一载的青春约定,依然行进在点亮童心的道路上。沙江之畔这些孩子的多彩未来正在更多守护者的接力守护下徐徐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