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谢冕寄语引发共鸣,中外诗人鼓浪屿共话“诗与真” |
诗人当永葆孩童般“天真纯粹” |
|
|
2025年04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中外诗人畅聊对诗歌创作的感悟。庄华 摄 |
|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道衡 黄伊娜 实习生 黄兰迪
昨日,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首场诗歌沙龙“诗与真——从谢冕寄语青年诗人‘要天真,要纯粹’谈起”在鼓浪屿八卦楼举行。王山、王冰、毛子、树才、埃里克·萨尔纳、李戈、沈奇等中外诗人畅聊对诗歌创作的感悟,呈现了一场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的盛会。
写作者要“大胆地往前走”
“要天真,要纯粹。”去年年底,年届九旬的诗界“大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在一次发布会上这样寄语青年诗人,在诗歌界引发广泛共鸣。
昨日下午,诗人、诗评家沈奇主持本场沙龙,做了开场发言。“‘天真纯粹’之论,是谢冕教授提醒年轻诗人、诗歌爱好者不要太多地追求宏大、经典,要有自己独特的感知,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沈奇说。
诗人、翻译家树才深有感触。他认为,谢冕的观点是对诗歌现实的一种反思,也是一个引子,启迪每名诗人去思考:什么是诗。“真正的‘天真纯粹’只有孩子能做到,而与内心那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相处好,对于一名诗人来说很重要。”树才说。
诗人毛子说,历经岁月磨砺,人对生活的感知也许会越来越迟钝,但作为写作者,无论在什么阶段,都要保持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和敏感。写作者要大胆地往前走,在纷繁世界中保持一份纯粹。
80多岁的法国诗人埃里克·萨尔纳是本次沙龙的观众,他也分享了观点。“我第一次来中国,来厦门,鼓浪屿的自然之美给了我很大冲击,忍不住写诗。”在他看来,这与谢冕的观点暗暗契合,诗歌都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很“天真纯粹”。
诗歌当与大众“紧密联系”
散文家、诗人王冰从“什么是纯粹”说起。“《说文解字》中说,‘纯’,丝也。蚕先把桑叶吃了,慢慢长大,然后才能吐丝,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粹’则是去掉糠的粳米,也需要经过耕种、施肥、收割等工序。因此,经过无数磨炼,成熟之后的精华才叫‘纯粹’。”
“我觉得谢冕教授提出的‘要天真,要纯粹’,对于青年诗人是引导和警示。”王冰认为,大众文艺必须保持与大众的紧密联系,诗歌要纯粹,诗人要保持天真的性情。
哥伦比亚诗人李戈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非常赞同谢冕的观点。李戈说,看到“天真”一词,在西班牙语境中,他首先想到“天”是神圣的、自然的,“现在很多人都低头看手机,而不观察周围世界。期望大家改掉这些习惯,否则失去天真,便写不出好的诗歌。”
作家、诗人王山认为,诗歌要有活力,年轻人要勇于试错,用自己的眼睛看,而不是人云亦云,“我觉得,这些都是谢冕教授寄语背后的意思。”
相关新闻
琴岛音乐会 “好戏连台”
诗情流淌,琴声悠悠。昨日,多场精彩音乐会在琴岛同步上演,奏响春天最美乐章。
昨日,在八卦楼风琴博物馆举行的“声影首航”——斯科特·哈里森独奏音乐会上,承载百年音乐记忆的Wurlitzer剧院管风琴再度奏响。
“屿见浪漫”奥尔加·贡姬娜室内声乐专场音乐会和“从无声电影到胡桃夹子”斯科特·哈里森和李启慧管风琴音乐会分别在鼓浪屿音乐厅、管风琴艺术中心举行,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浪漫的体验。
据悉,本届诗会期间举办多场音乐会,市民游客可通过“鼓浪屿音乐厅”微信小程序免费预约。
北大教授谢冕寄语引发共鸣,中外诗人鼓浪屿共话“诗与真”
诗人当永葆孩童般“天真纯粹”
 |
中外诗人畅聊对诗歌创作的感悟。庄华 摄 |
|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道衡 黄伊娜 实习生 黄兰迪
昨日,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首场诗歌沙龙“诗与真——从谢冕寄语青年诗人‘要天真,要纯粹’谈起”在鼓浪屿八卦楼举行。王山、王冰、毛子、树才、埃里克·萨尔纳、李戈、沈奇等中外诗人畅聊对诗歌创作的感悟,呈现了一场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的盛会。
写作者要“大胆地往前走”
“要天真,要纯粹。”去年年底,年届九旬的诗界“大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在一次发布会上这样寄语青年诗人,在诗歌界引发广泛共鸣。
昨日下午,诗人、诗评家沈奇主持本场沙龙,做了开场发言。“‘天真纯粹’之论,是谢冕教授提醒年轻诗人、诗歌爱好者不要太多地追求宏大、经典,要有自己独特的感知,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沈奇说。
诗人、翻译家树才深有感触。他认为,谢冕的观点是对诗歌现实的一种反思,也是一个引子,启迪每名诗人去思考:什么是诗。“真正的‘天真纯粹’只有孩子能做到,而与内心那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相处好,对于一名诗人来说很重要。”树才说。
诗人毛子说,历经岁月磨砺,人对生活的感知也许会越来越迟钝,但作为写作者,无论在什么阶段,都要保持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和敏感。写作者要大胆地往前走,在纷繁世界中保持一份纯粹。
80多岁的法国诗人埃里克·萨尔纳是本次沙龙的观众,他也分享了观点。“我第一次来中国,来厦门,鼓浪屿的自然之美给了我很大冲击,忍不住写诗。”在他看来,这与谢冕的观点暗暗契合,诗歌都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很“天真纯粹”。
诗歌当与大众“紧密联系”
散文家、诗人王冰从“什么是纯粹”说起。“《说文解字》中说,‘纯’,丝也。蚕先把桑叶吃了,慢慢长大,然后才能吐丝,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粹’则是去掉糠的粳米,也需要经过耕种、施肥、收割等工序。因此,经过无数磨炼,成熟之后的精华才叫‘纯粹’。”
“我觉得谢冕教授提出的‘要天真,要纯粹’,对于青年诗人是引导和警示。”王冰认为,大众文艺必须保持与大众的紧密联系,诗歌要纯粹,诗人要保持天真的性情。
哥伦比亚诗人李戈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非常赞同谢冕的观点。李戈说,看到“天真”一词,在西班牙语境中,他首先想到“天”是神圣的、自然的,“现在很多人都低头看手机,而不观察周围世界。期望大家改掉这些习惯,否则失去天真,便写不出好的诗歌。”
作家、诗人王山认为,诗歌要有活力,年轻人要勇于试错,用自己的眼睛看,而不是人云亦云,“我觉得,这些都是谢冕教授寄语背后的意思。”
相关新闻
琴岛音乐会 “好戏连台”
诗情流淌,琴声悠悠。昨日,多场精彩音乐会在琴岛同步上演,奏响春天最美乐章。
昨日,在八卦楼风琴博物馆举行的“声影首航”——斯科特·哈里森独奏音乐会上,承载百年音乐记忆的Wurlitzer剧院管风琴再度奏响。
“屿见浪漫”奥尔加·贡姬娜室内声乐专场音乐会和“从无声电影到胡桃夹子”斯科特·哈里森和李启慧管风琴音乐会分别在鼓浪屿音乐厅、管风琴艺术中心举行,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浪漫的体验。
据悉,本届诗会期间举办多场音乐会,市民游客可通过“鼓浪屿音乐厅”微信小程序免费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