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新”发力 文明建设再出发 |
昨日,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
|
2025年04月29日·海西晨报·
第A02版
·
重点关注
 |
翔安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黄厝村吸引市民打卡。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双向奔赴”,城市面貌显著提升,城市生活更美好,厦门人的幸福可感可及。取得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厦门,面对城市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让这“稳稳的幸福”延续下去并提档升级?昨日,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文明,是衡量一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标志。2024年,厦门市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实现“双提升”,在第七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当前,文明创建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创建“文明城市”转向建设“城市文明”,从以城区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建设文明乡风,从短期阶段性创建活动转向常态化、制度化的文明建设,这要求城市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路径、评估评价体系等作出重大转变,向新发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
对于为数不多从首届开始连续七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城市,厦门争先进不容易,保先进更不容易。今年是新一轮第八届文明城市创建的启动年。做好三年规划,抓好今年重点工作是厦门建设城市文明的目标任务。
新的一年抓什么?会议给出了答案:抓文明培育,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加强体育、演艺文化文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思想道德建设培根固本;抓文明实践,实施“文明实践+”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等主题活动,探索试点“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打造一批文明实践带(精品线路)等新型阵地等;推进文明创建改进创新,让创建可感可及、评估无感无扰,推进建设常态化、系统化、数智化。
这些任务怎么抓?会议提出,要抓制度,促进常态长效。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厦门已制定《关于建立厦门市城市文明建设专项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该制度将为推动各项工作常态长效提供有力抓手。此外,会议强调,要抓创新,拓宽新思路、锚定新目标、用好新技术,提升工作质效;要聚合力,提升队伍能力、激发基层动力、凝聚群众合力,激发厦门人爱厦门、支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建共享。
创建亮点
思明区:
改进创新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带
思明区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开放式、互动式、沉浸式的“风潮共海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文明实践带盘活开放式城市资源,“带”出文明实践新场景;拓展互动式实践载体,“带”活立体多元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实践场景,“带”领文明生活新风尚。下一步,思明区将坚持目标定位,推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在现有区级实践带模式基础上,加大力度延伸推进街道实践带建设。
翔安区:
融合发展 助推城乡展新颜
翔安区深挖村居文化特质和资源禀赋,以理念融合、服务融合、文化融合、治理融合等为突破口,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在服务融合上,翔安区不断夯实文明实践阵地平台作用,推动“文明实践+”融合发展,推动阵地互融延伸触角、推动结对共建资源互通、推动老年教育有机嵌入、推动文艺实践点亮新风。
市公安局:
多措并举 文明交通提质升级
市公安局立足主责主业,不断完善创建文明城市常态化、规范化运作机制。市公安局高位部署推进,专门成立了交通专项整治小组;周密组织实施,以35个主要交通路口为主,把任务分解到岗、到人,制定“一点一策”,优化交通设施;突出严管强效,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坚持数智赋能,利用远程喊话系统,通过“科技支撑+上门行动”等提升交通整治实效;凝聚共治合力,组织文明单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交通行动。
市执法局:
创新模式 “四个融合”精准发力
市执法局创新“四个融合”新模式,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大城管+文明创建”机制融合,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常态整治+精准提升”同步融合,用绣花功夫破解创建难题顽症;“文明创建+监督检查”并轨融合,多措并举推动创建责任落实;“平台载体+场景应用”共享融合,数智赋能提升创建效益。
向“新”发力 文明建设再出发
昨日,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
翔安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黄厝村吸引市民打卡。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双向奔赴”,城市面貌显著提升,城市生活更美好,厦门人的幸福可感可及。取得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的厦门,面对城市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让这“稳稳的幸福”延续下去并提档升级?昨日,全市文明办主任会议召开,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文明,是衡量一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标志。2024年,厦门市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实现“双提升”,在第七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当前,文明创建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创建“文明城市”转向建设“城市文明”,从以城区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建设文明乡风,从短期阶段性创建活动转向常态化、制度化的文明建设,这要求城市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路径、评估评价体系等作出重大转变,向新发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
对于为数不多从首届开始连续七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城市,厦门争先进不容易,保先进更不容易。今年是新一轮第八届文明城市创建的启动年。做好三年规划,抓好今年重点工作是厦门建设城市文明的目标任务。
新的一年抓什么?会议给出了答案:抓文明培育,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加强体育、演艺文化文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思想道德建设培根固本;抓文明实践,实施“文明实践+”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等主题活动,探索试点“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打造一批文明实践带(精品线路)等新型阵地等;推进文明创建改进创新,让创建可感可及、评估无感无扰,推进建设常态化、系统化、数智化。
这些任务怎么抓?会议提出,要抓制度,促进常态长效。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厦门已制定《关于建立厦门市城市文明建设专项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该制度将为推动各项工作常态长效提供有力抓手。此外,会议强调,要抓创新,拓宽新思路、锚定新目标、用好新技术,提升工作质效;要聚合力,提升队伍能力、激发基层动力、凝聚群众合力,激发厦门人爱厦门、支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建共享。
创建亮点
思明区:
改进创新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带
思明区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开放式、互动式、沉浸式的“风潮共海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文明实践带盘活开放式城市资源,“带”出文明实践新场景;拓展互动式实践载体,“带”活立体多元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实践场景,“带”领文明生活新风尚。下一步,思明区将坚持目标定位,推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在现有区级实践带模式基础上,加大力度延伸推进街道实践带建设。
翔安区:
融合发展 助推城乡展新颜
翔安区深挖村居文化特质和资源禀赋,以理念融合、服务融合、文化融合、治理融合等为突破口,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在服务融合上,翔安区不断夯实文明实践阵地平台作用,推动“文明实践+”融合发展,推动阵地互融延伸触角、推动结对共建资源互通、推动老年教育有机嵌入、推动文艺实践点亮新风。
市公安局:
多措并举 文明交通提质升级
市公安局立足主责主业,不断完善创建文明城市常态化、规范化运作机制。市公安局高位部署推进,专门成立了交通专项整治小组;周密组织实施,以35个主要交通路口为主,把任务分解到岗、到人,制定“一点一策”,优化交通设施;突出严管强效,开展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坚持数智赋能,利用远程喊话系统,通过“科技支撑+上门行动”等提升交通整治实效;凝聚共治合力,组织文明单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交通行动。
市执法局:
创新模式 “四个融合”精准发力
市执法局创新“四个融合”新模式,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大城管+文明创建”机制融合,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常态整治+精准提升”同步融合,用绣花功夫破解创建难题顽症;“文明创建+监督检查”并轨融合,多措并举推动创建责任落实;“平台载体+场景应用”共享融合,数智赋能提升创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