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王蒙在厦大妙语连珠 |
“皎洁”一词如闪电般击中心灵 |
|
|
2025年04月28日·海西晨报·
第A02版
·
特别报道
 |
王蒙在厦大和师生座谈。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晓珍 摄 |
|
“懂得了文学才能更懂得生活,懂得了文学才能更爱生活。”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叶子申
昨天,厦门大学科艺中心内,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嘉宾、91岁的“人民艺术家”王蒙身着浅灰色外套,在如海浪般汹涌的掌声中缓步登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却丝毫未减他眼中的光芒。当他扶正话筒,以中气十足的语调说出“文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文学使世界更加亲近和美好”时,台下数百双年轻的眼睛瞬间被点亮。这场名为“永远的文学青年”的座谈会,就此开启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学对话。
当“皎洁”照亮文学原乡
“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月亮可以被命名为‘皎洁’。”王蒙回溯童年时代看过的《小学生模范作文选》,《秋夜》篇的那句“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如闪电般击中了他,让混沌的生活彰显出诗意。
1953年,年轻的王蒙怀着满腔热情,动笔创作《青春万岁》,然而直到1979年才出版,间隔了26年。《这边风景》的创作与出版更是跨越了40年的时光。《从前的初恋》的原稿写于1956年,直到2021年前后才得以发表。
这些作品的漫长孕育过程,见证了王蒙对文学的执着与坚持。正如王蒙所说,文学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真正的经典终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光芒。
文学创作像一把双刃剑
谈及文学创作的动力与代价,王蒙引用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为我别的什么事都没干成”予幽默回答,并解读出了别样深意。“与其说作家是因为其他事做不成而选择写作,不如说是写作的魅力深深吸引、完全控制了作家,让他们甘愿为之全身心投入,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王蒙说。
王蒙认为,文学创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创作者沉浸在无尽的精神愉悦中,感受到灵魂的共鸣与升华,又可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种种困境。但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学青年前赴后继。
懂得文学才能更懂生活
“文学的魅力来自生活,文学和生活很大程度上是重构的。懂得了文学才能更懂得生活,你懂得了文学,你才能更爱生活。”王蒙以鲁迅笔下的阿Q向吴妈求爱为例,风趣地对比文学修养带来的不同效果,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学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王蒙将人生与文学创作归纳为四个层次:首先,要努力生活,满足生命的基本需求,在奋斗中坚守道德底线,不做坏事,不违反法律;其次,要学会记住生活,通过记忆产生怀念、总结与反省,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再者,要有与他人分享生活的能力,将记忆进行加工与倾诉,让个人的经历成为他人的精神财富;最后,要有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让现实文学化,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
在座谈会的尾声,王蒙分享了他钟爱的中国传统俗语。曹操与关羽在华容道的对话,因“别来无恙”这四字而饱含情感;“涓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典故,更是让王蒙感动不已。这两句俗语集中展现了中国语言精深透辟、字字珠玑的独特魅力。
相关链接
生活经验有限 也能写出佳作
活动现场,王蒙与师生、中外诗人的互动环节精彩纷呈。当有学生问到缺乏生活阅历该如何写作小说时,王蒙以鲁迅、冰心、张恨水、金庸等作家为例,指出文学创作形式多样,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他鼓励年轻创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即使生活经验有限,也能凭借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当被学生问及真正的文学青年应是什么样时,王蒙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喜爱文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健康,身体要健康,心灵要健康,精神要健康。”他强调文学热情应把握分寸,不要因文学而违反校规和法律,要在追求文学梦想的道路上保持理性与清醒。
“人民艺术家”王蒙在厦大妙语连珠
“皎洁”一词如闪电般击中心灵
 |
王蒙在厦大和师生座谈。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晓珍 摄 |
|
“懂得了文学才能更懂得生活,懂得了文学才能更爱生活。”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叶子申
昨天,厦门大学科艺中心内,第十一届鼓浪屿诗会嘉宾、91岁的“人民艺术家”王蒙身着浅灰色外套,在如海浪般汹涌的掌声中缓步登台。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却丝毫未减他眼中的光芒。当他扶正话筒,以中气十足的语调说出“文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文学使世界更加亲近和美好”时,台下数百双年轻的眼睛瞬间被点亮。这场名为“永远的文学青年”的座谈会,就此开启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学对话。
当“皎洁”照亮文学原乡
“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月亮可以被命名为‘皎洁’。”王蒙回溯童年时代看过的《小学生模范作文选》,《秋夜》篇的那句“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如闪电般击中了他,让混沌的生活彰显出诗意。
1953年,年轻的王蒙怀着满腔热情,动笔创作《青春万岁》,然而直到1979年才出版,间隔了26年。《这边风景》的创作与出版更是跨越了40年的时光。《从前的初恋》的原稿写于1956年,直到2021年前后才得以发表。
这些作品的漫长孕育过程,见证了王蒙对文学的执着与坚持。正如王蒙所说,文学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来检验,真正的经典终会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光芒。
文学创作像一把双刃剑
谈及文学创作的动力与代价,王蒙引用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因为我别的什么事都没干成”予幽默回答,并解读出了别样深意。“与其说作家是因为其他事做不成而选择写作,不如说是写作的魅力深深吸引、完全控制了作家,让他们甘愿为之全身心投入,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王蒙说。
王蒙认为,文学创作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创作者沉浸在无尽的精神愉悦中,感受到灵魂的共鸣与升华,又可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种种困境。但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学青年前赴后继。
懂得文学才能更懂生活
“文学的魅力来自生活,文学和生活很大程度上是重构的。懂得了文学才能更懂得生活,你懂得了文学,你才能更爱生活。”王蒙以鲁迅笔下的阿Q向吴妈求爱为例,风趣地对比文学修养带来的不同效果,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学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王蒙将人生与文学创作归纳为四个层次:首先,要努力生活,满足生命的基本需求,在奋斗中坚守道德底线,不做坏事,不违反法律;其次,要学会记住生活,通过记忆产生怀念、总结与反省,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再者,要有与他人分享生活的能力,将记忆进行加工与倾诉,让个人的经历成为他人的精神财富;最后,要有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让现实文学化,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
在座谈会的尾声,王蒙分享了他钟爱的中国传统俗语。曹操与关羽在华容道的对话,因“别来无恙”这四字而饱含情感;“涓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典故,更是让王蒙感动不已。这两句俗语集中展现了中国语言精深透辟、字字珠玑的独特魅力。
相关链接
生活经验有限 也能写出佳作
活动现场,王蒙与师生、中外诗人的互动环节精彩纷呈。当有学生问到缺乏生活阅历该如何写作小说时,王蒙以鲁迅、冰心、张恨水、金庸等作家为例,指出文学创作形式多样,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他鼓励年轻创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即使生活经验有限,也能凭借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当被学生问及真正的文学青年应是什么样时,王蒙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人:“喜爱文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健康,身体要健康,心灵要健康,精神要健康。”他强调文学热情应把握分寸,不要因文学而违反校规和法律,要在追求文学梦想的道路上保持理性与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