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朋友圈” 探索“文明实践+” |
13家单位与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签约共建 |
|
2025年04月25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共建签约仪式举行。记者 唐光峰 摄 |
|
晨报记者 陈佩珊
为进一步推动厦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探索“文明实践+”,昨日上午,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共建签约仪式暨座谈会举行。13家单位与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达成联践共践意向,将进行思想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明共建。
13家单位参与
探索“文明实践+”
参加本次活动的单位共有13家,分别为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司法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公交集团、高崎海关、厦门市中心血站、厦门市湖滨中学、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厦门市滨东小学、厦门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共建内容涵盖公安、司法、交通、海关、教育、卫健等领域。
活动中,13家单位与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签订了共建协议。今后,各方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共建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资源共享方面,指导中心将开放阅览室、多功能室等场所,提供现有设施设备供共建单位使用;共建单位将发挥资源优势,将人才、课程、活动等资源引入指导中心,面向市民开展服务。在服务共联上,签约双方将共商共议,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基础,联合开展各项便民服务,共同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服务实效。双方还将进行品牌共创,共同尝试探索文明实践跨界跨域融合,联合打造“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推动创新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开展文明共育,通过一系列活动,深化文明实践,提升市民素质,涵养文明新风,助力厦门城市文明建设。
记者从市委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厦门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延伸文明实践服务触角,大力实施“三个融合”工程,推进文明实践与老年教育、法治建设、“爱心厦门”融合发展。本次共建,可以说是“三个融合”经验的再复制、再推广,将不断拓展文明实践新内涵。
扩大实践“朋友圈”
资源共享“斗阵行”
在之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市委文明办分管领导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1个、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45个、实践站549个,实现全覆盖。仅今年1月至今,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2万余场次,吸引近30万人次参与。市委文明办希望,用好用活这些阵地,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结对共建活动,实现筑巢引凤之效,凝聚各方合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激发文明实践的影响力、生命力。
会上,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能、资源优势等,分享参与文明实践的经历、感受等,也纷纷表态将积极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全市600个文明实践阵地、13家单位资源共享,再次扩大了文明实践“朋友圈”。
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刘东强介绍,全市民警群体庞大,他们也是文明实践的积极参与者。倡导文明交通,开展反诈、禁毒宣传,维护校园安全等,都是这个群体积极参与文明实践的重要写照。“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总要有一群人在前面领路带跑。我们将与大家一起,积极践行,踊跃参与。”
“共建签约让我们开展活动有了更多平台、渠道。”高崎海关副关长柳君介绍,针对自身职能,海关开发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程,如出境旅游回来为什么不能带水果等,希望未来能将这些带进实践中心(所、站)。
参与本次签约共建的5所中小学校均为筼筜湖沿湖学校。过去,他们将家校社活动办到实践中心(所、站),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养成文明好习惯。“这次共建非常好,实现了平台、资源的联合,打造了文明实践共同体。”厦门市滨东小学副校长吴玉琼表示,未来将依托这些平台,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全面成长。
签约共建是个好的开始,一系列更实的举措、更活的载体、更优的服务已经在来的路上。厦门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曾晓新告诉记者,将积极与指导中心对接,计划将免费血型检测、“热血超人”等活动开展到中心(所、站),普及血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
扩大“朋友圈” 探索“文明实践+”
13家单位与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签约共建
 |
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共建签约仪式举行。记者 唐光峰 摄 |
|
晨报记者 陈佩珊
为进一步推动厦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探索“文明实践+”,昨日上午,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共建签约仪式暨座谈会举行。13家单位与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达成联践共践意向,将进行思想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明共建。
13家单位参与
探索“文明实践+”
参加本次活动的单位共有13家,分别为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司法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公交集团、高崎海关、厦门市中心血站、厦门市湖滨中学、厦门市松柏中学、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厦门市滨东小学、厦门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共建内容涵盖公安、司法、交通、海关、教育、卫健等领域。
活动中,13家单位与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签订了共建协议。今后,各方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共建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资源共享方面,指导中心将开放阅览室、多功能室等场所,提供现有设施设备供共建单位使用;共建单位将发挥资源优势,将人才、课程、活动等资源引入指导中心,面向市民开展服务。在服务共联上,签约双方将共商共议,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基础,联合开展各项便民服务,共同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服务实效。双方还将进行品牌共创,共同尝试探索文明实践跨界跨域融合,联合打造“文明实践+”特色品牌,推动创新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开展文明共育,通过一系列活动,深化文明实践,提升市民素质,涵养文明新风,助力厦门城市文明建设。
记者从市委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厦门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延伸文明实践服务触角,大力实施“三个融合”工程,推进文明实践与老年教育、法治建设、“爱心厦门”融合发展。本次共建,可以说是“三个融合”经验的再复制、再推广,将不断拓展文明实践新内涵。
扩大实践“朋友圈”
资源共享“斗阵行”
在之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市委文明办分管领导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1个、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45个、实践站549个,实现全覆盖。仅今年1月至今,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2万余场次,吸引近30万人次参与。市委文明办希望,用好用活这些阵地,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结对共建活动,实现筑巢引凤之效,凝聚各方合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激发文明实践的影响力、生命力。
会上,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能、资源优势等,分享参与文明实践的经历、感受等,也纷纷表态将积极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全市600个文明实践阵地、13家单位资源共享,再次扩大了文明实践“朋友圈”。
厦门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刘东强介绍,全市民警群体庞大,他们也是文明实践的积极参与者。倡导文明交通,开展反诈、禁毒宣传,维护校园安全等,都是这个群体积极参与文明实践的重要写照。“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总要有一群人在前面领路带跑。我们将与大家一起,积极践行,踊跃参与。”
“共建签约让我们开展活动有了更多平台、渠道。”高崎海关副关长柳君介绍,针对自身职能,海关开发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程,如出境旅游回来为什么不能带水果等,希望未来能将这些带进实践中心(所、站)。
参与本次签约共建的5所中小学校均为筼筜湖沿湖学校。过去,他们将家校社活动办到实践中心(所、站),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养成文明好习惯。“这次共建非常好,实现了平台、资源的联合,打造了文明实践共同体。”厦门市滨东小学副校长吴玉琼表示,未来将依托这些平台,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全面成长。
签约共建是个好的开始,一系列更实的举措、更活的载体、更优的服务已经在来的路上。厦门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曾晓新告诉记者,将积极与指导中心对接,计划将免费血型检测、“热血超人”等活动开展到中心(所、站),普及血液知识,倡导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