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动建设社区食堂便民服务点、提供“低价房”拎包入住……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享暖心服务 |
|
|
2025年04月25日·海西晨报·
第A02版
·
重点关注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资料图 |
|
晨报讯(记者 吴斯婷)厦门将积极推动“低价房”拎包入住项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平价快捷酒店住宿。
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截至3月10日,通过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用工备案登记的劳动者36.78万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5.01万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1.77万人,包括快递员和外卖骑手1.75万人、家政服务人员0.9万人、网约车司机和货车司机等交通服务人员19.12万人。
下一步,厦门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吃住行暖“新”服务。
开展社区食堂便民服务点建设,各区依托社区食堂设立2个以上便民服务点,为劳动者提供便捷、实惠的就餐选择。
厦门将积极推动“低价房”拎包入住项目,以临时50元/床/天、包月1000元/床/月的价格,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平价快捷酒店住宿,并配套完善洗衣房等生活设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居住难题,今年计划每天推出50间临时房。
持续推进人行天桥升级改造工作,在部分路段增设电动自行车专用通道,优化出行环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便民服务应用场景,将爱心驿站、爱心餐、免费矿泉水、充(换)电桩(柜)、公共厕所等各类服务进行精准“定位落图”,方便劳动者随时查询、便捷使用。
此外,厦门将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并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按月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延续升级“益鹭保”政策,与今年在我市试点的职业伤害保障相互补充,为职业伤害保障尚未覆盖的平台企业工会会员购买“益鹭保”等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实现免申即享。
相关新闻
助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专题询问
晨报讯(记者 俞杰)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厦门经济特区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追问,市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等14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到会应询。
“《条例》让我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实现有法可依,总体取得哪些成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傅如荣首先提问。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政府组织全市市直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10余项联合专项整治,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续26个季度全国第一,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
“如何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非现场监管,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雪提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已建成包括46个环境空气、43个地表水水质、6个海水水质、20个声环境和10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点的自动监测网络体系,推动289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573路视频监控,781个工地安装扬尘、噪声在线监控,实现环境质量要素自动监测和重点排污单位远程监管全覆盖。
“如何提升我市整体交通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齐晓玲提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教育、公安、城管、市政、住建等部门在31所学校建设即停即走接送区,在16所学校开设地下接送区,推进道路慢行系统提升改造400余公里,在36个点位开通45条公交“六进”线路,实现群众出行便捷度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我市推动建设社区食堂便民服务点、提供“低价房”拎包入住……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享暖心服务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资料图 |
|
晨报讯(记者 吴斯婷)厦门将积极推动“低价房”拎包入住项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平价快捷酒店住宿。
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截至3月10日,通过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用工备案登记的劳动者36.78万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5.01万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1.77万人,包括快递员和外卖骑手1.75万人、家政服务人员0.9万人、网约车司机和货车司机等交通服务人员19.12万人。
下一步,厦门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吃住行暖“新”服务。
开展社区食堂便民服务点建设,各区依托社区食堂设立2个以上便民服务点,为劳动者提供便捷、实惠的就餐选择。
厦门将积极推动“低价房”拎包入住项目,以临时50元/床/天、包月1000元/床/月的价格,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平价快捷酒店住宿,并配套完善洗衣房等生活设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居住难题,今年计划每天推出50间临时房。
持续推进人行天桥升级改造工作,在部分路段增设电动自行车专用通道,优化出行环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便民服务应用场景,将爱心驿站、爱心餐、免费矿泉水、充(换)电桩(柜)、公共厕所等各类服务进行精准“定位落图”,方便劳动者随时查询、便捷使用。
此外,厦门将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并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按月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延续升级“益鹭保”政策,与今年在我市试点的职业伤害保障相互补充,为职业伤害保障尚未覆盖的平台企业工会会员购买“益鹭保”等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实现免申即享。
相关新闻
助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专题询问
晨报讯(记者 俞杰)昨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厦门经济特区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追问,市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等14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到会应询。
“《条例》让我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实现有法可依,总体取得哪些成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傅如荣首先提问。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政府组织全市市直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10余项联合专项整治,助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连续26个季度全国第一,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
“如何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非现场监管,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雪提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已建成包括46个环境空气、43个地表水水质、6个海水水质、20个声环境和10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站点的自动监测网络体系,推动289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573路视频监控,781个工地安装扬尘、噪声在线监控,实现环境质量要素自动监测和重点排污单位远程监管全覆盖。
“如何提升我市整体交通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齐晓玲提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教育、公安、城管、市政、住建等部门在31所学校建设即停即走接送区,在16所学校开设地下接送区,推进道路慢行系统提升改造400余公里,在36个点位开通45条公交“六进”线路,实现群众出行便捷度和安全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