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厦门抗战故事 赓续红色精神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民公益诵读活动开启 |
| ||
| ||
| ||
|
晨报记者 叶子申
人间四月天,诵读正当时。今天是“世界读书日”,2025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鹭岛回响·和平之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民公益诵读活动温暖启航。今日,海西晨报微信视频号将推送活动启动短视频,读者朋友可收看。
本次活动由厦门日报社、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海西晨报社主办,将持续至8月底。
讲述厦门“红色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多角度回顾厦门的红色历史,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海西晨报社主办本次诵读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元的形式,结合新媒体传播技术,多角度深入讲述厦门的“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辈。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包括“红色厦门故事”诵读文本征集、诵读爱好者征集、优秀作品网络展播、经典诵读短视频录制、“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厦门小记者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展演晚会等。
其中,“红色厦门故事”诵读文本征集主要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展现厦门抗战历史、弘扬优秀抗战精神的文本。我们将择优刊登在海西晨报融媒体平台,同时也会制作成有声读物进行发布。
诚邀更多喜爱诵读的市民参与本次活动。市民报名后,我们将择优挑选具有一定水平的诵读者,共同走进我市各大红色地标,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关于抗战主题的内容,为活动造势。
此外,我们还将携手厦门各中小学举办配套活动“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厦门小记者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优秀小记者实地参观厦门抗战相关旧址、对话抗战老兵,深入了解厦门抗战史。
打造主题诵读盛会
本次活动的高潮——诵读展演晚会拟于8月底举办,将邀请诵读名家、优秀诵读爱好者、抗战老兵、小记者等参与。晚会将通过名家诵读抗战名篇、优胜者展示优秀原创文本、红色家书诵读、对话抗战老兵等环节,结合配乐、舞美、灯光,呈现一场主题诵读盛会。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将充分发挥海西晨报社全媒体渠道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与数字技术,通过报纸、短视频、新闻客户端、电子海报、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方式,聚焦讲好厦门抗战故事,传递历史回响,汲取奋进力量。
据介绍,近年来,海西晨报社致力于开展丰富多元的全民公益诵读系列活动,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录音、后期制作等,打造适合利用零碎时间倾听、观赏的全媒体作品,吸引了厦门数万名诵读爱好者参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诵读作品。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各界携手,将“鹭岛回响·和平之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民公益诵读活动打造成厦门城市诵读的一个品牌活动。
征集令
“红色厦门故事”诵读文本征集
面向全社会征集“红色厦门故事”诵读文本,作品需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融入厦门抗战相关元素,体裁为散文或诗歌,其中散文800字以内、诗歌20行以内,作品须为原创。经初筛后,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将在海西晨报全媒体平台展播公示,并接受评委评审。
诵读爱好者征集
市民可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题录制不超过3分钟的音频或视频。主办方将组织资深评审匿名打分,择优录取优秀者参与诵读活动。
投稿渠道
市民可将姓名、单位、职务、朗读文本、联系电话,以及录制的音频、视频发送至组委会邮箱hxcbldzg@163.com。
晨报微信视频号今日发布重要作品
多位诵读名家出镜
晨报讯(记者 叶子申)今天,由晨报组织拍摄制作的“鹭岛回响·和平之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民公益诵读活动启动短视频将在晨报微信视频号发布。
过去几天,晨报组织厦门草根朗诵艺术团理事孙方忠、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副教授刘娟、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小泓、2022年“领读中国”鹭岛金话筒得主白晶等多位诵读名家,到五通“万人坑”纪念碑、妙法林寺、集美中学李林园、陈嘉庚纪念馆等厦门抗战地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深情讲述厦门抗战故事,以及鹭岛儿女传承红色基因、共创美好未来的动人故事。
“1938年的海风,携着血腥与悲怆,五通海岸,日军的铁蹄无情践踏……”站在五通“万人坑”纪念碑前,孙方忠用低沉的声音讲述了1938年日军侵占厦门的场景;在妙法林寺,刘娟带领学生共同了解这座寺庙在抗战时期的不平凡故事,讲述佛堂里的菜姑们“念佛不忘救国”、爱国救世的感人故事;走进满目葱翠的集美中学李林园,徐小泓深情讲述了年轻的女英雄李林用热血铸就的巾帼抗战传奇故事;在陈嘉庚纪念馆,白晶用激昂的嗓音讲述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组织募捐活动,支援中国抗战的动人故事。
声音
孙方忠:每一次诵读抗战英烈故事,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庄严对话。为了能更好地诠释这些故事,我总会反复研读史料,将每一个细节都刻进心里。在朗诵时,我会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展现英烈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豪情,也会用哽咽的语调诉说他们与亲人离别的不舍。我们虽平凡,但希望用声音的力量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传承英烈精神。看到听众被故事打动,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刘娟:在朗读那些有关抗战主题的作品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首诗、一篇文、一个故事,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种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一种能够让中华民族在任何时候都屹立不倒的力量。铭记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跟随文字探寻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抗战精神,作为思政课老师,我责无旁贷;作为当代青年,我的学生责无旁贷!
徐小泓: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今时今日的和平年代,幸福生活之下再次回眸,具有重大意义。昔日鹭岛曾饱受日寇围困之苦,多少仁人志士奋起抗击,令我辈为之钦佩、为之感动。今天,我能以自己微薄之力,用声音的艺术形式来讲述当年的巾帼英雄李林同志,这位“中共的贞德”的英雄事迹,这是多么荣耀,我深感自豪!愿以前辈之精神,引领吾辈为民族、为祖国而奋斗!
白晶:每当我站在话筒前,准备讲述陈嘉庚先生支援抗日的故事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滚烫的热流。在反复研读史料、雕琢文稿的过程中,我仿佛亲眼见到先生倾资倾力、奔走呼号的身影——他在南洋四处演说,将华侨的爱国热情化作支援祖国抗日的物资洪流;他冲破重重阻碍,组织南侨机工回国抗战;他那句“敌人一日未退出国境,誓不终止捐献”的誓言,字字千钧。我用颤抖却坚定的声音重现历史,试图传递先生的赤子丹心。我知道,嘉庚精神的火种正借着声音的翅膀,在每个人心中重新燃起。
(晨报记者 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