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触摸大自然 童趣创意齐飞扬 |
厦门华昌教育集团两个校区孩子们踏上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 |
| ||
| ||
| ||
| ||
| ||
| ||
| ||
| ||
|
天安校区
解锁百草密码 邂逅自然之美
晨报记者 傅曦颖
四月的厦门,绿意盎然,万物生长。趁着大好时光,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的孩子们背上小书包,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踏上了前往鑫美园的研学之旅。草药园识百草,大棚内探蔬菜,田埂上踩泥巴,还有种多肉、做草药包、挑战趣味运动会……这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只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舒展与成长的冒险。
学习草药知识 探寻草本智慧
研学第一站,是苏颂百草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化身“小小草药师”,在园中踏青识草,认识艾叶、金银花、鱼腥草、紫苏等常见药用植物。这些看似平凡的绿叶,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说下,都化作蕴含中医智慧的“天然宝藏”,让孩子们惊叹不已。“今天收获满满,我认识了北宋著名植物学家苏颂,也接触了不少常见药用植物。”四年(3)班的陈静怡说道。六年(1)班的邱彧丹告诉记者,他深深体悟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为其博大精深的智慧所折服,由此更坚定了传承国粹、守正创新的历史使命感。
除了识草,孩子们还动手采摘新鲜艾叶,体验古法制作艾条。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加深了对中草药用途和功效的理解。五年(1)班的陈奕朵向记者展示做好的艾条:“艾条用处真大!制作过程真有趣!”
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是草药足浴包制作环节。取材天然草本,搭配芳香草药,装袋成包,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搭配原理,还汲取了中医“外治法”的养生智慧。三年(3)班的李与桐说道:“这真是一次新奇体验,我要把亲手制作的草药包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
触摸现代农业 感受科技魅力
离开百草园,师生们来到了鑫美园的现代农业展区,这里是孩子们了解农业科技、探寻植物奥秘的第二课堂。无土栽培区是一大亮点,孩子们看见一排排生机盎然的绿植悬空而生,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走进“太空蔬菜”种植区,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航天育种技术的原理,以及航天蔬菜在营养、抗病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三年(3)班的李晨告诉记者,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土栽培,“真是太神奇了!”
在育苗体验环节,孩子们动手为蔬菜种子填土、喷水、打标识,体验育苗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光照调控等关键环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全神贯注,仿佛一群未来的农业科学家正在播下希望的种子。
形态憨萌、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种植项目受到孩子们的追捧。阳光下,那些饱满的叶片泛着晶莹的光泽。孩子们兴致盎然地挑选心仪的品种,小心翼翼地培土移栽,并充满创意地为自己的“绿宠物”取名字,在实践中感受植物生命的奇妙。
走进田间地头 体验农耕文化
农耕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学特别设置农耕体验环节,带领孩子们感受土地的温度与劳动的辛苦。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轮流体验了“戽水”这一古老的提水方式。他们拉绳、控节奏、稳重心,反复尝试,只为将一桶水稳稳提至田边。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默契配合与身体协调,不少孩子表示:“第一次知道古人灌溉有多不容易。”
紧接着,大家来到田间地头,分组进行山药采挖与犁田体验。三年(2)班的施棋萱说:“本来以为很简单,真正上手才知道不容易。”
之后,孩子们迎来了一场轻松欢乐的趣味运动会。拔河、飞盘等游戏轮番上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情谊。
研学当天,现场还悄悄上演了一场“惊喜派对”。当天正好是三名小寿星的生日,学校早早为他们准备了生日蛋糕。随着大家齐唱生日歌,三个小小的身影站在草地中央,脸上满是幸福。老师们贴心地为他们戴上生日帽,孩子们纷纷送上诚挚的祝福。在自然的怀抱中庆生,这一幕成为孩子们心中温暖的回忆。
“此次研学活动是一场融合劳动创造与文化传承的特色实践活动,是学校学习生活的延伸和深化。”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本草园社团指导老师林晓燕告诉记者,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是“本草园”,学校也常态化开展本草实践活动。这次研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田间,触摸本草的生命脉络,学习丰富的植物与农业知识,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劳动的伟大。未来,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天安校区将继续坚持实践育人理念,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教育更有温度、学习更加鲜活。
华昌校区
锻炼动手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文/易奕
春和景明,惠风徐来。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华昌校区一至六年级的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带着雀跃的心情和灿烂的笑容,前往集美悠度城市营地。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场期待已久的春日之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锻炼动手能力 充满童真童趣
活动伊始,锻炼动手能力的创意课程登场。制作笔袋时,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布料进行缝制,再在笔袋内写上名字。一旁的布贴画体验更像是“童年艺术展”现场,小布块经过孩子们的巧手,变成“小鸟”“小树”“房子”,被整齐粘贴在白纸上,组合成一幅幅别具匠心的作品。
缝纫机体验环节也让人印象深刻。小小“缝纫师”在营地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在一针一线间感受机器运转的节奏。“我推着布,它就‘嗒嗒嗒’地走,好神奇!”四年(2)班的王坤杰边笑边说。
到了户外,孩子们开始煎鸡蛋,火候、油量、翻面都要靠自己把握。一片片金黄诱人的煎蛋在铁锅上跳跃翻转。品尝的那一刻,孩子们都觉得无比美味。
来到非洲鼓表演区域,孩子们跟随节奏拍打,鼓声此起彼伏,既释放了情绪,又培养了节奏感和团队默契。
旱地冰壶项目考验的是孩子们的准度和策略,每一次投壶都引来小伙伴们的欢呼与鼓励。
穿拉链比赛比拼的是手速和专注力。孩子们手忙脚乱,但乐在其中,气氛紧张又热烈。
挑战帐篷搭建 协作展现风采
帐篷搭建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大帐篷的搭建考验的是分工协作与团队默契,孩子们分组操作,有人拉线绳、有人撑骨架,在营地老师协助下,原本散落的布料和支架合二为一,变身稳固的大帐篷。而小帐篷的制作更让孩子们兴奋——这是可以带回家的!大家认真学习搭建步骤,用力撑起属于自己的小空间,成就感瞬间拉满。“我学到了搭帐篷的技巧,掌握了不少户外知识!”六年(4)班的陈睿明开心地说。
春季研学怎么能少得了充满趣味的拓展游戏呢?“打地鼠”现场,只见锤子挥舞、“地鼠”翻飞,这锻炼的是反应力和观察力。二年(3)班的黄铱明边笑边说:“刚冒出来就被敲中了,完全反应不过来!”。“飞盘投掷”环节,孩子们瞄准高分区,奋力掷出飞盘,运动感与趣味感并存。最受欢迎的要数“众星拱月”环节了,孩子们合力托举巨型气垫,把小球高高顶起。球一次次弹起、落下、再弹起,大家的笑声、尖叫声和加油声交织成最动听的合奏。
厦门华昌教育集团华昌校区德育处副主任薛淯婷表示,本次研学将工业、劳动、美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旨在引导孩子们走出书本,触摸工业生产的脉络,在实践中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体悟工业之美,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