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厘米小切口重塑孩子胸廓 |
厦门市儿童医院开展微创手术,助患儿告别鸡胸与漏斗胸 |
|
晨报记者 黄伊娜 通讯员 陈苹
常言道“站如松,坐如钟”,挺拔的身姿是健康体态的重要标志。然而临床数据显示,胸廓畸形发病率为1‰—3‰,主要表现为胸廓凹陷(漏斗胸)或凸起(鸡胸)。这并非简单的体态问题:从美观角度看,它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从功能层面而言,胸廓变形可能压迫心肺,引发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在儿童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胸廓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据了解,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推动技术、品牌、管理“三个平移”,常态化开展各类小儿心胸外科手术,引入NUSS(微创漏斗胸矫正术)与反NUSS(微创鸡胸矫正术)技术,微创解决漏斗胸、鸡胸,帮助患儿在“家门口”获得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病例
13岁男孩重获挺拔身姿
小明(化名)今年13岁。半年前,家长无意间注意到小明的胸骨异常凸起,便带小明来到厦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经过检查,小明被确诊为鸡胸。
鸡胸是一种常见的胸廓畸形,主要表现为胸骨向前方隆起,与鸡胸脯形似。这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厦门市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心胸外科专家陶麒麟教授团队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后发现,小明的右侧肋软骨隆起明显,胸骨中下段呈右高左低的倾斜状态,为不对称鸡胸,情况较为复杂。综合考虑小明病情和家属意愿,陶麒麟教授团队决定通过手术为小明进行治疗。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次术前讨论,结合小明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鸡胸类型,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陶麒麟教授主刀,在麻醉医生的精准配合下,采用先进的胸腔镜下反NUSS手术,在小明两侧腋中线附近各开一处约2厘米长的小切口,将塑形后的矫形钢板植入其凸起的胸骨上方,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将凸出的胸骨向下方压平后进行固定。
手术仅用时45分钟便顺利完成。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明很快恢复了意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小明回到了普通病房,其外凸的胸骨已恢复至正常形态。小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终于找回了昂首挺胸的自信。目前小明已经出院,植入的钢板重塑了他的胸廓形态,一般两年后取出钢板即完成全部治疗。
陶麒麟介绍,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胸廓畸形需进行截骨,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效果也较不理想。近年来国内逐步推广胸腔镜下微创矫形手术治疗漏斗胸及鸡胸,通过腋下小切口植入钢板,达到塑形的效果。这种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更佳。
“复旦儿科医院手术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胸壁畸形,20余年来不断积累经验并改良提升。目前漏斗胸的NUSS手术切口由2个减为1个,使用的钢板也换成了体感更好、排斥反应更少的钛金属材料,进一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陶麒麟表示,总院在微创治疗胸廓畸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还将新技术新理念带到厦门医院,上海总院能做的手术,在厦门医院也能做,同质化管理让本地患儿有了更多选择。目前厦门市儿童医院已经完成近百例NUSS和反NUSS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科普
●发病率如何?
1‰—3‰,男女比例4:1
胸廓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漏斗胸和鸡胸是最常见的两种情况。胸骨、肋软骨及部分肋骨形态发育异常,中间向脊柱凹陷,状如漏斗,称为漏斗胸;胸骨向前胸凸起,两侧凹陷,状如鸡脯,则称为鸡胸。
胸廓畸形的发病率为1‰—3‰,男女患病比例约为4:1。“一些家长认为这是缺钙所致,其实二者并无明确联系。目前的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相关,不过不具备遗传性。”厦门市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心胸外科专家陶麒麟介绍,漏斗胸或鸡胸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显现,到青春期,孩子体格发育,胸骨向内凹陷或向外凸出的表现会愈发明显。
“婴幼儿的呼吸方式以腹式呼吸为主,如果是假性漏斗胸,等呼吸方式转变后,情况会得到缓解。”陶麒麟表示,婴儿的骨头比较软,胸部凹陷在4岁以内可暂不处理;如果4岁后没有好转,再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6岁—8岁是比较适合漏斗胸手术治疗的年龄,鸡胸的手术治疗则以10岁左右为佳,此时骨骼弹性较好,手术矫正效果也较好。胸廓畸形患儿常伴随脊柱侧弯,除了手术治疗,还需要进行体态矫正训练。
●必须手术治疗吗?
中度重度胸廓畸形需要
胸廓畸形必须通过手术治疗吗?陶麒麟表示,胸廓畸形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一般不用手术,可以采取运动、佩戴矫形器具等方法保守治疗;而中度及以上的畸形除了外观明显、容易造成患儿心理障碍之外,往往还会压迫心肺,导致孩子运动时容易气喘、气虚甚至胸痛,严重的话会导致心脏瓣膜反流、肺功能受损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陶麒麟提醒,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胸部的外观变化,尤其是青春期孩子身高变化最大,如有胸廓畸形,进展会特别明显。一旦发现孩子的胸廓异常凹陷或凸起,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链接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倾力引领下,厦门市儿童医院建院11年来,始终坚持“三个平移”“四个统一”原则,推进与总院在“医教研防管”等方面的同质化发展,多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让本地患儿在“家门口”也可以得到顶尖的多学科儿科专家团队的诊疗服务,为厦门及闽西南区域的儿童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厦门市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在黄国英名医工作室的引领下,由常务副院长陶麒麟带领“沪厦联动”心血管团队,常规开展各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微创介入以及右腋下切口体外循环等技术,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创伤,已形成先心病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一体化救治体系,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及小儿胸科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名片
陶麒麟,复旦大学儿科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市儿童医院常务副院长。20余年累计完成心胸外科手术2000余例。擅长先天性心脏病、肺囊肿、纵隔肿瘤、膈肌、气管等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漏斗胸单一切口NUSS术,对儿童胸廓畸形(漏斗胸、鸡胸)的微创手术、综合治疗及随访管理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