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潮涌 激发同安经济新活力 |
厦门科学城·同安区第三届科技服务节正式启幕 |
|
2025年04月11日·海西晨报·
第A06版
·
城市读本
 |
启动仪式当天,高校带来科技成果路演展示。 |
|
晨报记者 洪艳艳 通讯员 黄静怡
科技元素汇聚成势,创新高地加速崛起。4月10日,“源行计划”高校科技成果“生物医学—医工交叉”专题对接会暨厦门科学城·同安区第三届科技服务节正式启幕,国内高校院所知名专家学者、厦门各大医院科研团队、相关行业领军企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等齐聚同安区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共话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同安区人民政府、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指导,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航安汇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主办。
双轮驱动
开启年度科技盛宴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正式发布全年活动内容。这场贯穿全年的科技服务节,将打造年度科技盛宴。
据介绍,本届科技服务节将围绕“数字转型赋效新势力”“成果转化赋能新动力”“专精特新赋质新能量”等目标,配套开展企业培育、人才服务、科技产业、企业发展等方面活动,通过推介、论坛、考察、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做到“一月一主题,一月一亮点”。通过活动,吸引硬科技和成果转化落地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本次活动的举办,也是为2025年同安区科技创新大会造势蓄力。”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同安区将以“科技服务节+科创大会”双轮驱动模式,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科创服务体系,助力同安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平台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微米级精度操作的眼科手术机器人、可改善高尿酸血症的益生菌及益生元……活动中,一批生物医学、医工交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正式亮相,引起热烈反响。
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长、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董事长李军介绍,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山大学的9位技术专家,带来多个技术领先、落地性强的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希望通过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平台,把高校的技术资源与厦门的产业有效融合,达到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产学研融合,推动厦门科技创新发展。
“我们这个项目的研究实验已经做完了,需要找到转化落地的机会。”“可改善高尿酸血症的益生菌及益生元”项目报告人李忠霞告诉记者,这是该项目首次路演展示,收获很大,通过与企业、投资人的交流,接触到了更多的资源,让团队的研究更有信心和动力,也有助于把高校研究成果落地。
擦亮品牌
培育科技创新沃土
创新潮涌,激发同安经济新活力。近年来,同安区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紧紧围绕“4+4+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双向发力,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要素保障日趋完善,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目前,同安区有效期内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创平台14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5家,自2021年起连续3年保持年净超过100家的增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累计培育新型研发机构7家,R&D投入强度和有效发明专利均位居全市前列。如今的同安,已发展成为科技创新、投资兴业的热土。
接下来,同安区将抢抓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以建设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为战略支点,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同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助力厦门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潮涌 激发同安经济新活力
厦门科学城·同安区第三届科技服务节正式启幕
 |
启动仪式当天,高校带来科技成果路演展示。 |
|
晨报记者 洪艳艳 通讯员 黄静怡
科技元素汇聚成势,创新高地加速崛起。4月10日,“源行计划”高校科技成果“生物医学—医工交叉”专题对接会暨厦门科学城·同安区第三届科技服务节正式启幕,国内高校院所知名专家学者、厦门各大医院科研团队、相关行业领军企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等齐聚同安区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共话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同安区人民政府、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指导,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航安汇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主办。
双轮驱动
开启年度科技盛宴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正式发布全年活动内容。这场贯穿全年的科技服务节,将打造年度科技盛宴。
据介绍,本届科技服务节将围绕“数字转型赋效新势力”“成果转化赋能新动力”“专精特新赋质新能量”等目标,配套开展企业培育、人才服务、科技产业、企业发展等方面活动,通过推介、论坛、考察、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做到“一月一主题,一月一亮点”。通过活动,吸引硬科技和成果转化落地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本次活动的举办,也是为2025年同安区科技创新大会造势蓄力。”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同安区将以“科技服务节+科创大会”双轮驱动模式,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科创服务体系,助力同安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平台
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微米级精度操作的眼科手术机器人、可改善高尿酸血症的益生菌及益生元……活动中,一批生物医学、医工交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正式亮相,引起热烈反响。
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长、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董事长李军介绍,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山大学的9位技术专家,带来多个技术领先、落地性强的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希望通过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平台,把高校的技术资源与厦门的产业有效融合,达到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产学研融合,推动厦门科技创新发展。
“我们这个项目的研究实验已经做完了,需要找到转化落地的机会。”“可改善高尿酸血症的益生菌及益生元”项目报告人李忠霞告诉记者,这是该项目首次路演展示,收获很大,通过与企业、投资人的交流,接触到了更多的资源,让团队的研究更有信心和动力,也有助于把高校研究成果落地。
擦亮品牌
培育科技创新沃土
创新潮涌,激发同安经济新活力。近年来,同安区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紧紧围绕“4+4+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双向发力,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要素保障日趋完善,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目前,同安区有效期内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创平台14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5家,自2021年起连续3年保持年净超过100家的增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累计培育新型研发机构7家,R&D投入强度和有效发明专利均位居全市前列。如今的同安,已发展成为科技创新、投资兴业的热土。
接下来,同安区将抢抓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以建设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为战略支点,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同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助力厦门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