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海西晨报·
第A03版
·
特别报道
 |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在缅甸开展救援行动。 |
|
文 /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 王刚
春日的厦门,海风轻拂,繁花似锦,整座城市仿佛被笼罩在一层温柔的薄纱之中。然而,这份宁静在3月28日被打破——缅甸突发7.9级强烈地震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来。震中地区山崩地裂,许多民众在顷刻间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余震持续肆虐,将本就脆弱的生存希望一次次碾碎。求救声穿越千山万水,重重地叩击着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每一名队员的心弦。
接到应急管理部立刻出发执行跨国救援任务的指令后,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迅速响应,22名特搜队员毅然前往缅甸。我们告别了春日里温馨的厦门,怀揣着亲人的牵挂,踏上了救援之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拯救生命。
抵达缅甸后,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曼德勒当地日间最高温维持在43℃以上,极端高温不仅给现场被困人员构成严重威胁,也极大考验着救援队员们的体能。每一次破拆、每一次挖掘,都是与高温和疲惫的激烈对抗。当地复杂的安全形势也让救援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丝毫没有退缩,身着厚重的救援装备,穿梭在废墟之中。
在金帝酒店,我们连续作业41小时。尽管建筑倾斜、余震不断,尽管作业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但我们从未放弃,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找到幸存者。我们与中国国际救援队携手制订营救计划,展开艰苦的破拆挖掘工作。曙光的队员们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多支救援队伍紧密合作,共享搜救信息,展现出了中国救援力量的担当与团结。
在执行应急管理部撤退指令之前,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毅然决定将价值35万元的救援装备捐赠给灾区。这些承载着生命希望的装备不仅填补了灾区救援物资的缺口,更在满目疮痍的曼德勒废墟上,种下了一株株象征中缅友谊的希望之花。
4月7日,曙光救援队的航班降落在高崎机场。火红木棉傲然绽放,宛如坚韧不拔的战士,落英时依然灿烂而不萎靡。救援服下的伤痕、脸上疲惫的神色,是曙光人以血肉之躯对抗灾难的见证,更是我们用生命践行救援誓言的无声勋章。
在厦门的春天出发,又在春天归来。我们会把这份经历当作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带着厦门乃至中国人民的大爱,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守护生命、传递希望。
从厦门出发的跨国救援
 |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在缅甸开展救援行动。 |
|
文 /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 王刚
春日的厦门,海风轻拂,繁花似锦,整座城市仿佛被笼罩在一层温柔的薄纱之中。然而,这份宁静在3月28日被打破——缅甸突发7.9级强烈地震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来。震中地区山崩地裂,许多民众在顷刻间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余震持续肆虐,将本就脆弱的生存希望一次次碾碎。求救声穿越千山万水,重重地叩击着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每一名队员的心弦。
接到应急管理部立刻出发执行跨国救援任务的指令后,厦门市曙光救援队迅速响应,22名特搜队员毅然前往缅甸。我们告别了春日里温馨的厦门,怀揣着亲人的牵挂,踏上了救援之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拯救生命。
抵达缅甸后,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曼德勒当地日间最高温维持在43℃以上,极端高温不仅给现场被困人员构成严重威胁,也极大考验着救援队员们的体能。每一次破拆、每一次挖掘,都是与高温和疲惫的激烈对抗。当地复杂的安全形势也让救援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丝毫没有退缩,身着厚重的救援装备,穿梭在废墟之中。
在金帝酒店,我们连续作业41小时。尽管建筑倾斜、余震不断,尽管作业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但我们从未放弃,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找到幸存者。我们与中国国际救援队携手制订营救计划,展开艰苦的破拆挖掘工作。曙光的队员们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多支救援队伍紧密合作,共享搜救信息,展现出了中国救援力量的担当与团结。
在执行应急管理部撤退指令之前,厦门市曙光救援队毅然决定将价值35万元的救援装备捐赠给灾区。这些承载着生命希望的装备不仅填补了灾区救援物资的缺口,更在满目疮痍的曼德勒废墟上,种下了一株株象征中缅友谊的希望之花。
4月7日,曙光救援队的航班降落在高崎机场。火红木棉傲然绽放,宛如坚韧不拔的战士,落英时依然灿烂而不萎靡。救援服下的伤痕、脸上疲惫的神色,是曙光人以血肉之躯对抗灾难的见证,更是我们用生命践行救援誓言的无声勋章。
在厦门的春天出发,又在春天归来。我们会把这份经历当作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带着厦门乃至中国人民的大爱,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守护生命、传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