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台胞卓圣翔携手学生发扬南音 |
盼90岁完成南音著书传承世代 |
|
|
2025年04月01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台商周刊
 |
卓圣翔(左)与弟子罗纯祯共同演绎新曲《乡愁》。记者 陈翠仙 摄 |
|
晨报记者 潘薇 陈翠仙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连日来,台湾资深南音大师卓圣翔与学生罗纯祯正紧锣密鼓地排练新创作的南音作品《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在两岸传递乡情,如今,卓圣翔更是弹奏琵琶将其谱成南曲,与罗纯祯合唱,将这份深情婉转道出。这首南音将在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首次亮相。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由福建省推荐的南音艺术家卓圣翔位列其中,他是全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台胞。他一生与南音做伴,在海峡两岸推广南音文化,更积极培养后继人才。
“琵琶圣手”弹唱南音73载
一身唐装,满头银发,神采奕奕的八旬长者卓圣翔自7岁学习南音,73年来,他琴不离手曲不离口,被誉为“琵琶圣手”。当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卓圣翔的反应比较平静。他直言,对于80岁的他来说,不管有没有当选,传承南音都是他毕生最重要的志业。
南音,发端于福建闽南,广泛流传于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地区,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卓圣翔出生于南音的发源地泉州,自幼受兄长卓圣煌的南音启蒙,后师从白厚、纪经亩两位南音名家,深入学习南音唱腔和琵琶演奏。历经香港和东南亚等地的辗转,他在而立之年定居台湾,先后创办了高雄串门南乐团、台北松山奉天宫南乐团,开设南音研习班,在台湾各地南管社团任教,可谓桃李满天下。直到2018年,卓圣翔决定落叶归根,带上自己所有的成就,回到他1945年出生的起点——福建,完成人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定居厦门积极推广南音
卓圣翔在厦门翔安定居后,便陆续在闽南地区几十个社区和数十所中小学开办音乐课堂,并在当地高校首开《邂逅南音》通识课程,平均每周要上12节课,积极参与南音的传承与推广工作。卓圣翔说:“这些年我看到大陆的进步,各方面都非常繁荣。所以我想我应该回来,培养一些南音的人才,把我作曲的技能贡献给大家。”
如今,不光他本人获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两位学生林素梅、罗纯祯也获评南音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纯祯说:“我觉得卓老师在做的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生他把所学的南音知识传授给我,希望我们两岸的传承人共同发力,把中华传统文化代代流传下去。”
倾尽毕生所学著书传承
正是有感于现今南音作曲人才的匮乏,近年来,卓圣翔在忙于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与罗纯祯共同撰写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南音曲牌结构及作曲实例详解》。记者在卓圣翔的家中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卓圣翔表示,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目前已完成近200个曲牌、数百首传统曲和新曲的整理工作,正在准备增加示意和解析部分。“我很担心自己时日不多,所以我更努力地写这些书,因为要记录200个曲牌,总共要完成10册,每册都有400多页。现在已经写到第3册,大概这套书能在我90岁之前完成,我觉得我也差不多能完成使命。”
卓圣翔有感而发的一番话让罗纯祯潸然泪下。她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卓老师把作曲的这套书完成。”
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非遗进校园之中小学古诗文南曲三百首》的撰写,正在等待正式出版。卓圣翔说:“现在的南音,缺的是会作南音曲、懂南音曲的人,这些书籍的出版十分重要。”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台胞卓圣翔携手学生发扬南音
盼90岁完成南音著书传承世代
 |
卓圣翔(左)与弟子罗纯祯共同演绎新曲《乡愁》。记者 陈翠仙 摄 |
|
晨报记者 潘薇 陈翠仙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连日来,台湾资深南音大师卓圣翔与学生罗纯祯正紧锣密鼓地排练新创作的南音作品《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在两岸传递乡情,如今,卓圣翔更是弹奏琵琶将其谱成南曲,与罗纯祯合唱,将这份深情婉转道出。这首南音将在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首次亮相。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由福建省推荐的南音艺术家卓圣翔位列其中,他是全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台胞。他一生与南音做伴,在海峡两岸推广南音文化,更积极培养后继人才。
“琵琶圣手”弹唱南音73载
一身唐装,满头银发,神采奕奕的八旬长者卓圣翔自7岁学习南音,73年来,他琴不离手曲不离口,被誉为“琵琶圣手”。当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卓圣翔的反应比较平静。他直言,对于80岁的他来说,不管有没有当选,传承南音都是他毕生最重要的志业。
南音,发端于福建闽南,广泛流传于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地区,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卓圣翔出生于南音的发源地泉州,自幼受兄长卓圣煌的南音启蒙,后师从白厚、纪经亩两位南音名家,深入学习南音唱腔和琵琶演奏。历经香港和东南亚等地的辗转,他在而立之年定居台湾,先后创办了高雄串门南乐团、台北松山奉天宫南乐团,开设南音研习班,在台湾各地南管社团任教,可谓桃李满天下。直到2018年,卓圣翔决定落叶归根,带上自己所有的成就,回到他1945年出生的起点——福建,完成人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定居厦门积极推广南音
卓圣翔在厦门翔安定居后,便陆续在闽南地区几十个社区和数十所中小学开办音乐课堂,并在当地高校首开《邂逅南音》通识课程,平均每周要上12节课,积极参与南音的传承与推广工作。卓圣翔说:“这些年我看到大陆的进步,各方面都非常繁荣。所以我想我应该回来,培养一些南音的人才,把我作曲的技能贡献给大家。”
如今,不光他本人获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两位学生林素梅、罗纯祯也获评南音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纯祯说:“我觉得卓老师在做的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生他把所学的南音知识传授给我,希望我们两岸的传承人共同发力,把中华传统文化代代流传下去。”
倾尽毕生所学著书传承
正是有感于现今南音作曲人才的匮乏,近年来,卓圣翔在忙于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与罗纯祯共同撰写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南音曲牌结构及作曲实例详解》。记者在卓圣翔的家中看到,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卓圣翔表示,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目前已完成近200个曲牌、数百首传统曲和新曲的整理工作,正在准备增加示意和解析部分。“我很担心自己时日不多,所以我更努力地写这些书,因为要记录200个曲牌,总共要完成10册,每册都有400多页。现在已经写到第3册,大概这套书能在我90岁之前完成,我觉得我也差不多能完成使命。”
卓圣翔有感而发的一番话让罗纯祯潸然泪下。她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卓老师把作曲的这套书完成。”
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非遗进校园之中小学古诗文南曲三百首》的撰写,正在等待正式出版。卓圣翔说:“现在的南音,缺的是会作南音曲、懂南音曲的人,这些书籍的出版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