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燕蓉: |
百年歌仔戏的第一朵“梅花” |
|
|
2025年02月21日·海西晨报·
第A11版
·
闽南非遗
 |
歌仔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燕蓉。 |
|
为了让读者更深入了解歌仔戏所蕴含的魅力,晨报记者深度对话百年歌仔戏首个“梅花奖”得主、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燕蓉,了解她与这项非遗的故事。
本版图片
记者 唐光峰 摄
晨报记者 叶子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厦门开放大学) 陈心晖
从艺数十载,苏燕蓉与歌仔戏紧紧相依。她用婉转唱腔和细腻表演,将歌仔戏的魅力播撒在每一寸热爱的土地上,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倾尽心力。
谈及与歌仔戏的初遇,苏燕蓉眼中满是温柔回忆。儿时的她,常随长辈穿梭于热闹的庙会,那咿呀的唱腔、灵动的身段,一下就抓住了她的心。“第一次看歌仔戏表演,我就像被施了魔法,眼睛一刻也挪不开。”舞台上的绚烂世界,在她心中种下了热爱的种子。13岁那年,凭借着对歌仔戏的一腔热忱,苏燕蓉从漳州市南靖县考入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后改为厦门艺术学校),从此踏上了歌仔戏的学艺之路。
艺校的日子,是汗水与梦想交织的旅程。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苏燕蓉就已在练功房,压腿、下腰、吊嗓,一招一式都反复练习。歌仔戏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每一项都需深厚功底。为了练好水袖,她日夜练习,常常练到手臂酸痛,抬不起来。
1998年,苏燕蓉分配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却一度遭遇演出少、观众寥寥的困境。迷茫之际,中国戏曲学院和厦门艺校合办地方戏大专班的消息传来,她毅然辞去工作,重新投身校园。在大专班的两年时间里,苏燕蓉堪称最努力的学生。就连节假日她都在排练厅苦练水袖,将一件水袖衫从新练到旧。毕业汇报演出时,她被钦点压轴演出折子戏《詹典嫂告御状》。为了这十几分钟的表演,她没日没夜地练习了一个多月。最终,她在舞台上把水袖玩得出神入化,惊艳全场。
2000年9月,苏燕蓉再次回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她每天坚持去中山公园练功喊嗓,苦练水袖技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机会,苏燕蓉在歌仔戏原创大戏《邵江海》中饰演“春花”。在排练中,她不再是被动演绎,而是主动与导演沟通,共同设计了许多水袖动作来表达人物情绪。淋漓尽致的水袖表演成为戏中的亮点,她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2009年,她又凭借在《窦娥冤》中的精湛演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成为百年歌仔戏的第一朵“梅花”。
从艺数十载,苏燕蓉主演过众多优秀剧目,如《凌波仙子》《主婢恋》《蝴蝶之恋》等。她表演的角色多为“青衣”,扮相俏丽,唱腔圆润、低回婉转,表演细腻传神,受到海内外戏迷的热烈追捧。
除了在舞台上绽放光彩,苏燕蓉在传承歌仔戏方面也不遗余力。多年来,她持续在厦门艺术学校担任歌仔戏专业老师,还在海沧育才小学、延奎小学、集美高浦小学等开展歌仔戏社团教学活动。她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歌仔戏。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类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拉近歌仔戏与大众的距离。
苏燕蓉也深知歌仔戏创新的重要性。近年来,她积极参与新剧目的创作,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戏中,如在一些作品里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吸引年轻观众。去年年底,苏燕蓉导演的先锋实验小剧场歌仔戏《青蛙记》与观众见面,演出融入了现代戏剧的理念和表现方式,力求让观众获得独特、新奇的浸入式观戏体验。
从青涩少女成长为资深演员,苏燕蓉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歌仔戏。她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也是创新的探索者。在她心中,歌仔戏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厦门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未来,她将继续在歌仔戏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让这朵艺术之花在厦门的土地上开得更加绚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燕蓉:
百年歌仔戏的第一朵“梅花”
 |
歌仔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燕蓉。 |
|
为了让读者更深入了解歌仔戏所蕴含的魅力,晨报记者深度对话百年歌仔戏首个“梅花奖”得主、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燕蓉,了解她与这项非遗的故事。
本版图片
记者 唐光峰 摄
晨报记者 叶子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厦门开放大学) 陈心晖
从艺数十载,苏燕蓉与歌仔戏紧紧相依。她用婉转唱腔和细腻表演,将歌仔戏的魅力播撒在每一寸热爱的土地上,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倾尽心力。
谈及与歌仔戏的初遇,苏燕蓉眼中满是温柔回忆。儿时的她,常随长辈穿梭于热闹的庙会,那咿呀的唱腔、灵动的身段,一下就抓住了她的心。“第一次看歌仔戏表演,我就像被施了魔法,眼睛一刻也挪不开。”舞台上的绚烂世界,在她心中种下了热爱的种子。13岁那年,凭借着对歌仔戏的一腔热忱,苏燕蓉从漳州市南靖县考入厦门戏曲舞蹈学校(后改为厦门艺术学校),从此踏上了歌仔戏的学艺之路。
艺校的日子,是汗水与梦想交织的旅程。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苏燕蓉就已在练功房,压腿、下腰、吊嗓,一招一式都反复练习。歌仔戏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每一项都需深厚功底。为了练好水袖,她日夜练习,常常练到手臂酸痛,抬不起来。
1998年,苏燕蓉分配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却一度遭遇演出少、观众寥寥的困境。迷茫之际,中国戏曲学院和厦门艺校合办地方戏大专班的消息传来,她毅然辞去工作,重新投身校园。在大专班的两年时间里,苏燕蓉堪称最努力的学生。就连节假日她都在排练厅苦练水袖,将一件水袖衫从新练到旧。毕业汇报演出时,她被钦点压轴演出折子戏《詹典嫂告御状》。为了这十几分钟的表演,她没日没夜地练习了一个多月。最终,她在舞台上把水袖玩得出神入化,惊艳全场。
2000年9月,苏燕蓉再次回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她每天坚持去中山公园练功喊嗓,苦练水袖技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机会,苏燕蓉在歌仔戏原创大戏《邵江海》中饰演“春花”。在排练中,她不再是被动演绎,而是主动与导演沟通,共同设计了许多水袖动作来表达人物情绪。淋漓尽致的水袖表演成为戏中的亮点,她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2009年,她又凭借在《窦娥冤》中的精湛演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成为百年歌仔戏的第一朵“梅花”。
从艺数十载,苏燕蓉主演过众多优秀剧目,如《凌波仙子》《主婢恋》《蝴蝶之恋》等。她表演的角色多为“青衣”,扮相俏丽,唱腔圆润、低回婉转,表演细腻传神,受到海内外戏迷的热烈追捧。
除了在舞台上绽放光彩,苏燕蓉在传承歌仔戏方面也不遗余力。多年来,她持续在厦门艺术学校担任歌仔戏专业老师,还在海沧育才小学、延奎小学、集美高浦小学等开展歌仔戏社团教学活动。她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歌仔戏。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各类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拉近歌仔戏与大众的距离。
苏燕蓉也深知歌仔戏创新的重要性。近年来,她积极参与新剧目的创作,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戏中,如在一些作品里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吸引年轻观众。去年年底,苏燕蓉导演的先锋实验小剧场歌仔戏《青蛙记》与观众见面,演出融入了现代戏剧的理念和表现方式,力求让观众获得独特、新奇的浸入式观戏体验。
从青涩少女成长为资深演员,苏燕蓉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歌仔戏。她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也是创新的探索者。在她心中,歌仔戏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厦门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未来,她将继续在歌仔戏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让这朵艺术之花在厦门的土地上开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