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友为桥 携手同行 |
新西兰惠灵顿跨山越海的赠礼见证双城友好交往 |
|
2025年02月21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2023年,惠灵顿赠给厦门的木锤纪念品。记者 晋君 摄 |
|
 |
2022年,惠灵顿特别定制了一件木制雕刻工艺品赠给厦门。记者 晋君 摄 |
|
晨报记者 晋君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早在1987年6月就与厦门结好,是与厦门交流最频繁、交往最密切的国际友城之一。自结好以来,两市交流合作硕果累累,已成为中国与新西兰友好的缩影。来自惠灵顿的珍贵赠礼诠释了两座城市以文明互鉴为底色、务实合作为纽带,跨越山海、历久弥新的友谊篇章。
惠灵顿为厦门定制赠礼
惠灵顿与厦门两座城市拥有很多相似点:二者同为海滨城市,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惠灵顿街道两旁的木棉花好似厦门的市树凤凰木。2022年,适逢厦门和惠灵顿缔结友好城市35周年,惠灵顿为厦门特别定制了一件木制雕刻工艺品。其设计理念是新西兰标志象征奇异鸟和厦门市鸟白鹭伫立在一起,朝着同一方向,寓意两市将继续共同前行。厦门市花三角梅和新西兰银蕨结合环绕,象征中新文化交流融合。
2023年,惠灵顿市长托芮·法瑙首次访华时选择厦门作为首站,当时精心准备一件木锤纪念品作为赠礼。法瑙是惠灵顿首位毛利裔市长,这件木锤是毛利文化的代表性礼物。木锤上镶嵌的斧头由新西兰绿石——毛利玉(pounamu)制成。在毛利文化里,毛利玉被视为神圣的宝石,象征保护和好运。
友好合作创造多个“唯一”
厦门和惠灵顿结好已有38载,双方在高层互访、经贸、影视、教育、艺术等领域互动密切、成果丰硕,联手创造了中新两国友好合作的多个“第一”乃至“唯一”。
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新西兰市长论坛在厦门和惠灵顿举办。2022年3月,全国对外友协和新中友协共同启动中新民间友好系列活动,厦门和惠灵顿是两国42对友城中唯一一对受邀分享地方政府交流经验的友城。
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新西兰研究机构之一,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也设有新西兰唯一的“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电影为媒共赴“光影之约”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电影之都”,惠灵顿以《魔戒》《阿凡达》等影片取景地闻名世界;而厦门以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平台载体,影视产业蓬勃发展。
2022年,在中国与新西兰建交50周年、厦门与惠灵顿结好35周年之际,新西兰影片《毛利三姐妹》亮相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国际影展,惠灵顿展映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提名中国影片《红尖尖》,两市共赴“光影之约”。
2023年6月,两市电影局签署合作备忘录。9月,“惠灵顿电影之约”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新西兰电影《红、白和铜管乐》完成中国首映,厦门大学电影学院与梅西大学电影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为两地影视教育搭建“跨洋桥梁”。
民间交往密切惠企利民
两市艺术交流丰富多彩。惠灵顿积极遴选视频、照片参加厦门举办的“行·摄友城”摄影展和国际青少年友好音乐会,展现惠灵顿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歌舞剧院、南乐团等文艺团体访问惠灵顿,举办文艺演出交流活动。
友城之谊,贵在恒久。38年来,从政府间友好交流到深入两地民心,从电影胶片转动到产业链条交融,厦门与惠灵顿携手同行、相互成就,友城常青之树枝繁叶茂、互利共赢。
以友为桥 携手同行
新西兰惠灵顿跨山越海的赠礼见证双城友好交往
 |
2023年,惠灵顿赠给厦门的木锤纪念品。记者 晋君 摄 |
|
 |
2022年,惠灵顿特别定制了一件木制雕刻工艺品赠给厦门。记者 晋君 摄 |
|
晨报记者 晋君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早在1987年6月就与厦门结好,是与厦门交流最频繁、交往最密切的国际友城之一。自结好以来,两市交流合作硕果累累,已成为中国与新西兰友好的缩影。来自惠灵顿的珍贵赠礼诠释了两座城市以文明互鉴为底色、务实合作为纽带,跨越山海、历久弥新的友谊篇章。
惠灵顿为厦门定制赠礼
惠灵顿与厦门两座城市拥有很多相似点:二者同为海滨城市,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惠灵顿街道两旁的木棉花好似厦门的市树凤凰木。2022年,适逢厦门和惠灵顿缔结友好城市35周年,惠灵顿为厦门特别定制了一件木制雕刻工艺品。其设计理念是新西兰标志象征奇异鸟和厦门市鸟白鹭伫立在一起,朝着同一方向,寓意两市将继续共同前行。厦门市花三角梅和新西兰银蕨结合环绕,象征中新文化交流融合。
2023年,惠灵顿市长托芮·法瑙首次访华时选择厦门作为首站,当时精心准备一件木锤纪念品作为赠礼。法瑙是惠灵顿首位毛利裔市长,这件木锤是毛利文化的代表性礼物。木锤上镶嵌的斧头由新西兰绿石——毛利玉(pounamu)制成。在毛利文化里,毛利玉被视为神圣的宝石,象征保护和好运。
友好合作创造多个“唯一”
厦门和惠灵顿结好已有38载,双方在高层互访、经贸、影视、教育、艺术等领域互动密切、成果丰硕,联手创造了中新两国友好合作的多个“第一”乃至“唯一”。
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新西兰市长论坛在厦门和惠灵顿举办。2022年3月,全国对外友协和新中友协共同启动中新民间友好系列活动,厦门和惠灵顿是两国42对友城中唯一一对受邀分享地方政府交流经验的友城。
厦门大学新西兰研究中心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新西兰研究机构之一,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也设有新西兰唯一的“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电影为媒共赴“光影之约”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电影之都”,惠灵顿以《魔戒》《阿凡达》等影片取景地闻名世界;而厦门以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平台载体,影视产业蓬勃发展。
2022年,在中国与新西兰建交50周年、厦门与惠灵顿结好35周年之际,新西兰影片《毛利三姐妹》亮相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国际影展,惠灵顿展映金鸡奖最佳儿童片提名中国影片《红尖尖》,两市共赴“光影之约”。
2023年6月,两市电影局签署合作备忘录。9月,“惠灵顿电影之约”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新西兰电影《红、白和铜管乐》完成中国首映,厦门大学电影学院与梅西大学电影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为两地影视教育搭建“跨洋桥梁”。
民间交往密切惠企利民
两市艺术交流丰富多彩。惠灵顿积极遴选视频、照片参加厦门举办的“行·摄友城”摄影展和国际青少年友好音乐会,展现惠灵顿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歌舞剧院、南乐团等文艺团体访问惠灵顿,举办文艺演出交流活动。
友城之谊,贵在恒久。38年来,从政府间友好交流到深入两地民心,从电影胶片转动到产业链条交融,厦门与惠灵顿携手同行、相互成就,友城常青之树枝繁叶茂、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