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闲置到新生,古厝“活”起来 |
霞阳社区活化利用闽南古厝,建成社区公益性场所 |
|
2025年01月10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站在院内,高耸的“枪楼”十分显眼。记者 颜司雅 摄 |
|
|
状元堂门口楹联写着“海楼高涌三山外,尘世深藏一粒中”。记者 颜司雅 摄 |
|
晨报记者 颜司雅
通讯员 杨伟平 林婷婷
近日,记者穿过霞阳社区整洁宽敞的步道,越过十八棵榕树守护的渡口,一座座饱含闽南特色的古厝映入眼帘,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观仿若一座座“金屋”。其中,有一座特别的建筑,不久前刚完成它的“全新蜕变”。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古厝,名为“状元堂(杨涵秋宅)”(以下简称“状元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见证了海沧区在古厝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状元堂是一座由前后两进主体建筑组成的合院式建筑,有着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砖木石结构、燕尾脊与硬山顶。古厝大门左右两边镶嵌白花岗岩石,雕刻楹联写着“海楼高涌三山外,尘世深藏一粒中”。洁白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红蓝相间的几何纹拼砖……无不诉说着这栋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故事。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状元堂的主人是生于清朝末年的霞阳人士杨涵秋。他在南洋和东瀛经商时结识状元夏同龢,门前的这副楹联,就是夏同龢为杨涵秋书写的,古厝因此取名为“状元堂”。不仅如此,相较于传统式的闽南建筑,状元堂还别具一格,有着高耸的“枪楼”、陡峭的木质楼梯、隐蔽性极强的眺望窗口等,使其成为闽南地区少有的自带防御系统的民居。状元堂的特色也成就了它的建筑艺术价值,保护这座建筑对于研究闽南传统建筑的类型和装饰有极大的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状元堂因为一些因素被荒废闲置。2024年3月,海沧区启动“状元堂(杨涵秋宅)”抢救性修缮工程,聘请具有丰富闽南民居彩绘经验的老工匠对木雕、剪瓷等部分进行复原。在霞阳社区居委会及周边居民助力下,状元堂于2024年12月正式修缮完毕。现在的状元堂,内有绿植,外有围栏,一砖一石、一木一瓦聆听着历史的回响,焕发出全新的面貌。未来,状元堂将打造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微型消防站,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写下鲜活注脚。
在海沧区,还有许多如同状元堂一般的古厝正在修缮,旧貌换新颜,迸发新能量。青礁村的芦塘书院,现已活化为开设各种丰富文化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鳌冠村内,闲置的红砖古厝,华丽转身为集传统韵味与现代休闲于一体的咖啡新地标——“桃囍小院”。海沧区古厝保护与利用的具体实践,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城市发展的革新与探索。这些古厝以生动的实例证明,传统文化能够焕发新生,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未来,期待更多社区能够深化古厝保护与利用的探索与实践,让现有古厝重现昔日风采,造就多元化的文化体验空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活力。
从闲置到新生,古厝“活”起来
霞阳社区活化利用闽南古厝,建成社区公益性场所
|
站在院内,高耸的“枪楼”十分显眼。记者 颜司雅 摄 |
|
|
状元堂门口楹联写着“海楼高涌三山外,尘世深藏一粒中”。记者 颜司雅 摄 |
|
晨报记者 颜司雅
通讯员 杨伟平 林婷婷
近日,记者穿过霞阳社区整洁宽敞的步道,越过十八棵榕树守护的渡口,一座座饱含闽南特色的古厝映入眼帘,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观仿若一座座“金屋”。其中,有一座特别的建筑,不久前刚完成它的“全新蜕变”。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古厝,名为“状元堂(杨涵秋宅)”(以下简称“状元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见证了海沧区在古厝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状元堂是一座由前后两进主体建筑组成的合院式建筑,有着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砖木石结构、燕尾脊与硬山顶。古厝大门左右两边镶嵌白花岗岩石,雕刻楹联写着“海楼高涌三山外,尘世深藏一粒中”。洁白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红蓝相间的几何纹拼砖……无不诉说着这栋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故事。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状元堂的主人是生于清朝末年的霞阳人士杨涵秋。他在南洋和东瀛经商时结识状元夏同龢,门前的这副楹联,就是夏同龢为杨涵秋书写的,古厝因此取名为“状元堂”。不仅如此,相较于传统式的闽南建筑,状元堂还别具一格,有着高耸的“枪楼”、陡峭的木质楼梯、隐蔽性极强的眺望窗口等,使其成为闽南地区少有的自带防御系统的民居。状元堂的特色也成就了它的建筑艺术价值,保护这座建筑对于研究闽南传统建筑的类型和装饰有极大的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状元堂因为一些因素被荒废闲置。2024年3月,海沧区启动“状元堂(杨涵秋宅)”抢救性修缮工程,聘请具有丰富闽南民居彩绘经验的老工匠对木雕、剪瓷等部分进行复原。在霞阳社区居委会及周边居民助力下,状元堂于2024年12月正式修缮完毕。现在的状元堂,内有绿植,外有围栏,一砖一石、一木一瓦聆听着历史的回响,焕发出全新的面貌。未来,状元堂将打造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微型消防站,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写下鲜活注脚。
在海沧区,还有许多如同状元堂一般的古厝正在修缮,旧貌换新颜,迸发新能量。青礁村的芦塘书院,现已活化为开设各种丰富文化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鳌冠村内,闲置的红砖古厝,华丽转身为集传统韵味与现代休闲于一体的咖啡新地标——“桃囍小院”。海沧区古厝保护与利用的具体实践,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城市发展的革新与探索。这些古厝以生动的实例证明,传统文化能够焕发新生,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未来,期待更多社区能够深化古厝保护与利用的探索与实践,让现有古厝重现昔日风采,造就多元化的文化体验空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