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海西晨报·
第A12版
·
台商周刊
 |
台胞郭景隆。记者 林舒凡 摄 |
|
 |
台青苏郁程。记者 陈翠仙 摄 |
|
晨报记者 潘薇 陈翠仙
见习记者 林舒凡
2024年即将过去,在厦门工作生活的台青台胞收获颇丰。在思明台胞驿站莲坂联谊点,牙科诊所河马医生创始人郭景隆分享了他来厦门发展的感受,直言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台湾剑道师在湖里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不仅开设了剑道馆、咖啡馆,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台湾牙医在思明安家立业
日前,在思明台胞驿站莲坂联谊点,厦门牙科诊所河马医生创始人郭景隆作为两岸婚姻家庭代表,和妻子罗彩云一同分享了他们在厦门携手同行的故事。希望借助联谊点的成立,让更多的两岸同胞在思明区感受家的温暖。
郭景隆是一名台湾口腔医师,在福建医科大学深造时遇到了福州姑娘罗彩云,两人因相同的专业结缘,并于2009年一起到厦门就业,从此在这里扎根生长。
郭景隆表示,选择在厦门安家,一是因为厦门和郭景隆的家乡高雄很相似,无论是气候、语言还是饮食习惯,都让他感到舒适与亲切。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厦门对台胞的职业发展很友好,是许多惠台政策的先行试点。比如目前已落实的对台开放大陆职业资格考试和直接采认台湾地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政策,台湾医师可以依法认定大陆医师资格,也可在福建参加职称评审。郭景隆说:“厦门像是打开了宽敞的大门欢迎台湾同胞来厦就业、创业,让我们也可以共享大陆的发展机遇。”
郭景隆在厦门的第一份工作位于海沧,他每天上班路上都会遇到很多邻居老人在遛弯。“老人家们对我们的关怀和互动很像是台湾的阿伯们,很亲切。他们用一样的方言跟我们打招呼,有时候甚至还会请我们到家里去喝茶。”郭景隆表示,在一声声问候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亲近,“我是一个情怀比较重的人,很顾家,一旦落地就想要生根。而厦门是一个能让我感受到像家一样温暖的城市。”
2014年,郭景隆和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河马医生。最初河马医生只是一家小型诊所,10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三个门诊部。在厦15年,郭景隆自觉已完全融入鹭岛的生活,“我们就像厦门新居人,有时候出去自我介绍我都说自己是厦门人。”
“我和罗主任是两岸联姻,我们生活在厦门,感受到厦门的温度,想把这份情感传递下去。”郭景隆希望能借助台胞驿站,为两岸同胞提供一个温暖的空间;同时,他也计划邀请更多医学背景的两岸同胞,从不同的专业领域为联谊点做贡献,将台胞驿站资源分享给周围更多的人,“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两岸同胞加入我们,大家携手同行,一起奋斗。”
台北剑道师在湖里找到发展舞台
位于湖里区的融体台青文体创业就业基地,一到周末便十分热闹,篮球、网球、射箭、冰球、冰壶等各类体育项目吸引了不少市民。来自台北的青年苏郁程是专业的剑道选手,他开设的剑道馆就落在基地。落地厦门10余年,他事业爱情双丰收,不仅开设了剑道馆、咖啡馆,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2013年,还在台湾读大学的苏郁程已经是剑道高手,经常参加各类比赛。常资助他比赛的赞助商在厦门开设了一家剑道馆,邀请他当教练。于是他每周都坐“飞的”往返两岸。一年多后,苏郁程熟悉了大陆环境,有了落地发展的想法。“在台湾,剑道的发展空间有限,我还是决定留在厦门,继续练习剑道,完成自己的梦想。”苏郁程说。
剑道是相对小众的运动,为了能撑起自己的梦想,初到厦门的苏郁程,周一到周五在咖啡店打工,周末到剑道馆上课,但依旧入不敷出,为此,他以咖啡为切口走上了创业之路。3年后他开了第一家咖啡店。为了给咖啡店选址,他逛遍了厦门,笑称自己比本地人更懂厦门。“很多朋友都会让我推荐厦门好玩、好吃的地方。”
今年,苏郁程还代表国家队参加第19届世界剑道锦标赛,他是队伍里唯一的台胞运动员。为了获得第19届世界剑道锦标赛参赛资格,苏郁程努力参加各种积分赛和集训,最终通过层层选拔入选国家剑道队。“下一届的选拔已经开始了,我还希望可以再多打几届,为国争光。”苏郁程说,现在他已经在为下一届世锦赛做准备。
对剑道的热爱,还让苏郁程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他的妻子曾经是剑道馆的第一批学员之一,两人因剑道相识、相爱,目前已育有一女一子。如今,他慢慢融入了当地生活,也享受这座城市的宁静与便利,“我觉得在厦门生活很好,首先它跟台湾在饮食、文化、气候方面都非常接近;其次是这里的创业氛围很好,得到了各类政策的扶持,让我们能迅速落地发展。”苏郁程说道。
他们来自宝岛 在厦收获幸福
 |
台胞郭景隆。记者 林舒凡 摄 |
|
 |
台青苏郁程。记者 陈翠仙 摄 |
|
晨报记者 潘薇 陈翠仙
见习记者 林舒凡
2024年即将过去,在厦门工作生活的台青台胞收获颇丰。在思明台胞驿站莲坂联谊点,牙科诊所河马医生创始人郭景隆分享了他来厦门发展的感受,直言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台湾剑道师在湖里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不仅开设了剑道馆、咖啡馆,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台湾牙医在思明安家立业
日前,在思明台胞驿站莲坂联谊点,厦门牙科诊所河马医生创始人郭景隆作为两岸婚姻家庭代表,和妻子罗彩云一同分享了他们在厦门携手同行的故事。希望借助联谊点的成立,让更多的两岸同胞在思明区感受家的温暖。
郭景隆是一名台湾口腔医师,在福建医科大学深造时遇到了福州姑娘罗彩云,两人因相同的专业结缘,并于2009年一起到厦门就业,从此在这里扎根生长。
郭景隆表示,选择在厦门安家,一是因为厦门和郭景隆的家乡高雄很相似,无论是气候、语言还是饮食习惯,都让他感到舒适与亲切。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厦门对台胞的职业发展很友好,是许多惠台政策的先行试点。比如目前已落实的对台开放大陆职业资格考试和直接采认台湾地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政策,台湾医师可以依法认定大陆医师资格,也可在福建参加职称评审。郭景隆说:“厦门像是打开了宽敞的大门欢迎台湾同胞来厦就业、创业,让我们也可以共享大陆的发展机遇。”
郭景隆在厦门的第一份工作位于海沧,他每天上班路上都会遇到很多邻居老人在遛弯。“老人家们对我们的关怀和互动很像是台湾的阿伯们,很亲切。他们用一样的方言跟我们打招呼,有时候甚至还会请我们到家里去喝茶。”郭景隆表示,在一声声问候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亲近,“我是一个情怀比较重的人,很顾家,一旦落地就想要生根。而厦门是一个能让我感受到像家一样温暖的城市。”
2014年,郭景隆和合作伙伴共同创立了河马医生。最初河马医生只是一家小型诊所,10年来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三个门诊部。在厦15年,郭景隆自觉已完全融入鹭岛的生活,“我们就像厦门新居人,有时候出去自我介绍我都说自己是厦门人。”
“我和罗主任是两岸联姻,我们生活在厦门,感受到厦门的温度,想把这份情感传递下去。”郭景隆希望能借助台胞驿站,为两岸同胞提供一个温暖的空间;同时,他也计划邀请更多医学背景的两岸同胞,从不同的专业领域为联谊点做贡献,将台胞驿站资源分享给周围更多的人,“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两岸同胞加入我们,大家携手同行,一起奋斗。”
台北剑道师在湖里找到发展舞台
位于湖里区的融体台青文体创业就业基地,一到周末便十分热闹,篮球、网球、射箭、冰球、冰壶等各类体育项目吸引了不少市民。来自台北的青年苏郁程是专业的剑道选手,他开设的剑道馆就落在基地。落地厦门10余年,他事业爱情双丰收,不仅开设了剑道馆、咖啡馆,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2013年,还在台湾读大学的苏郁程已经是剑道高手,经常参加各类比赛。常资助他比赛的赞助商在厦门开设了一家剑道馆,邀请他当教练。于是他每周都坐“飞的”往返两岸。一年多后,苏郁程熟悉了大陆环境,有了落地发展的想法。“在台湾,剑道的发展空间有限,我还是决定留在厦门,继续练习剑道,完成自己的梦想。”苏郁程说。
剑道是相对小众的运动,为了能撑起自己的梦想,初到厦门的苏郁程,周一到周五在咖啡店打工,周末到剑道馆上课,但依旧入不敷出,为此,他以咖啡为切口走上了创业之路。3年后他开了第一家咖啡店。为了给咖啡店选址,他逛遍了厦门,笑称自己比本地人更懂厦门。“很多朋友都会让我推荐厦门好玩、好吃的地方。”
今年,苏郁程还代表国家队参加第19届世界剑道锦标赛,他是队伍里唯一的台胞运动员。为了获得第19届世界剑道锦标赛参赛资格,苏郁程努力参加各种积分赛和集训,最终通过层层选拔入选国家剑道队。“下一届的选拔已经开始了,我还希望可以再多打几届,为国争光。”苏郁程说,现在他已经在为下一届世锦赛做准备。
对剑道的热爱,还让苏郁程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他的妻子曾经是剑道馆的第一批学员之一,两人因剑道相识、相爱,目前已育有一女一子。如今,他慢慢融入了当地生活,也享受这座城市的宁静与便利,“我觉得在厦门生活很好,首先它跟台湾在饮食、文化、气候方面都非常接近;其次是这里的创业氛围很好,得到了各类政策的扶持,让我们能迅速落地发展。”苏郁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