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专职指挥长、二级高级警长刘永林: |
在“赶考”路上 不断磨砺前行 |
| ||
| ||
|
从军24年,从警14年,无论穿军装还是穿警服,家国情怀一直烙印在思明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专职指挥长、二级高级警长刘永林的心中。他说,体验过不同警种,经历过警营生活的酸甜苦辣,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还获得厦门市最美警察称号,人生已无憾。
从基层走到机关,从普通民警到正处级领导,如今又重回基层,刘永林在“赶考”路上不断磨砺前行,以每天“零起点”姿态努力学习,做一心为民的“螺丝钉”。
晨报记者 张玲玲
赶考
一年前就担起指挥调度工作
刘永林说,这次重回基层是他的第三次“赶考”。38年前,他应征入伍,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团级指挥员。那段经历,是他的第一次“赶考”。
2010年,刘永林从部队转业到公安,再一次“从零出发”,经历了交警、派出所、巡特警反恐、政工等警种和岗位。因“有拼劲、能创新”,他再次从普通民警走上领导岗位。那10多年的从警生涯,被他视为第二次“赶考”。
去年8月,已成为二级高级警长的刘永林从分局机关政治处岗位下基层支援,根据组织安排到情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等工作。这次重回基层,跨业务从头学,被刘永林当做第三次“赶考”。
今年9月,市公安局开展遴选高职级民警担任专员工作,一批“白衬衫”民警到了基层。而刘永林这个提前一年下基层的“预备”指挥长,也“转正”成了专职指挥长,行使思明辖区内警务工作指挥权。
位于思明公安分局办公大楼19楼的情报指挥中心,被民警们视为分局最紧张、最需要“钉子”的地方。分局情报指挥中心虽然是“二级”接处警单位,但他们要与“一级”接处警同步,为出警单位做后台信息支撑,指挥大厅内两面巨大的屏幕就是他们“感知”安全信息的窗口。
“警令如山,不容耽搁。”刘永林说,坐上指挥长的位置,就要“钉”在岗位上,盯紧警情,高效指挥,准确调度。
速记
上千个四位数代码牢记在心
速记,是刘永林到情报指挥中心面临的第一项考验,尤其对50岁的老民警来说,难度还不小。在他的手机里,保存着上千个四位数代码,每个代码都是一条路或一栋建筑。只有把这些代码牢记在心,才能快速查找报警位置,迅速做出指挥调度。
刘永林利用“一切时间”,来背诵这些代码。“我手机里这些代码还只是一部分,离‘全掌握’的目标还很远。”刘永林说,全部代码有一万多个,辅警小陈就能全部记下来,他把小陈当做“活地图”,时常向他请教。
作为指挥长,刘永林要将思明区相关地图刻在脑子里,不仅记道路、主要建筑,更要牢记辖区14个派出所的管辖划分及巡特警反恐大队的警力部署。这时,他曾在思明巡特警反恐大队工作的经历就派上了用场,当时他制定的“5+1”巡区工作机制至今还在应用,因此他清楚地记得巡特警反恐大队每一名民警的管辖区域和值班时间,能为就近快速派警提供助力。
规范
建立“135” 接处警时限制度
24年的军人经历,让刘永林养成了“做事有原则讲方法”的习惯。为规范处警时限,刘永林建立“135”接处警时限制度,即“1分钟派警,3分钟视频跟进,5分钟信息上报”。他还指导印刷了一批关于规范处警的小册子,方便接处警民警和辅警学习相关规定。
在分局接处警办公席上,摆放着多个亚克力小桌牌,按照类别罗列着各种处警要点,这也是刘永林的“小发明”。他说,指挥调度就是与时间赛跑,把派警和上报的类别层级等知识要点放在接处警民警和辅警的眼前,节省了他们反应或查阅的时间,争取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确保每一起警情都能得到规范妥善处置。
同时,情报指挥中心也是前端出警民警的后台支撑,他们的反应速度和信息供给决定了出警民警的警情处置质量。以今年7月发生在环岛路的一起游客遇险报警为例,当时两名游客被困在礁石上且腿部划伤,海上风浪很大,情况十分危险。情报指挥中心民警根据要点提示板的内容,指令海防巡逻船、巡特警等到场救援,及时将游客成功带离危险海域。
坚持
“钉”在岗位5小时找回走失老人
情报指挥中心每四天就要值一个24小时班,刘永林从不搞特殊,也不需要照顾,和年轻民警一起值班备勤接处警。
今年6月的一天深夜,正在值班的刘永林接到了醉酒男子跌倒在路边昏睡的报警。他立即指派就近警力快速出警,同时联系120到场救护。同时,他通过男子电动自行车的号牌,联系到了男子家属。在民警赶到现场时,男子突然开始剧烈呕吐,刘永林获悉后,立即指导民警开展急救,直到男子被顺利送往医院,他的心才放下。
刘永林说,虽身处后方,但他的心一直在前方。9月15日下午5点左右,一名群众报警,称家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走失。刘永林立即调取了老人走失的路口附近的监控,根据报警人的描述寻找走失老人。他熟练地在键盘上敲击着代码,一边思考老人的行进方向,一边指挥嘉莲、筼筜、鹭江和梧村四个派出所和巡特警反恐大队的警力投入寻找工作。天色渐暗,刘永林心急如焚,他“钉”在岗位上5个小时没动,直到出警民警在湖滨南路机动车道上找到了正在车流中逆行的老人,他指令出警民警将老人安全送回家。家属激动掉泪,称没有民警帮忙寻找,就没有他们家的“中秋团圆”。
测警
一心为民 不怕做“黑脸包公”
“呼叫何厝所,在会展中心何厝警务站旁边发生一起打架警情,请何厝派出所到场处理。”刘永林说完,放下对讲机,按下了计时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一部警车、两部警用摩托车就出现在了“报警地点”,刘永林通过大屏幕看得仔细,随后又让出警民警报告了人员出勤和携带装备等情况。
刘永林告诉记者,这是思明公安的“测警”工作,为了检验派出所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情报指挥中心每天会随机测试,并根据派出所完成“测警”情况给予打分评估。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警”的派出所,他们会督促复盘整改。
刘永林坦言,“测警”是个“得罪人”的活,但又是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派出所只有随时拉紧快速响应这根弦,才能在突发警情时发挥最大效能,从而保护好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本着“一心为民”的信念,他不怕做“黑脸包公”,敢直指不足,也相信基层能够理解这份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