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美观 改台阶为“半圆式” |
陈嘉庚先生对华侨博物院建设倾注诸多心血,对选材用料事无巨细 |
|
2024年10月22日·海西晨报·
第A02版
·
重点关注
|
气势轩昂的华侨博物院。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陈嘉汶
见习记者 赵怡然 通讯员 叶晨
斗拱飞檐、气势轩昂,初见华侨博物院,许多人惊讶于五层高的宫殿式院楼的壮观。作为国内首个讲述华侨历史的博物馆,筹建者陈嘉庚对其倾注了诸多心血,对于诸多细节颇为上心,从自身角度提出了许多专业且富有见地的意见。
近期,“存史启智 —— 陈嘉庚社会教育理念与华侨博物院” 专题展览在华侨博物院开幕,展出了系列珍贵信件,讲述了陈嘉庚先生筹建华侨博物院的故事。
带头捐赠 留住华侨历史
“博物馆是文化教育机构的一种,与图书馆、学校等同样重要,而施教的范围更为广阔。”在创办华侨博物院的缘起中,陈嘉庚写道:“无论男女老幼,文野雅俗,一入其间,都可由直观获得必要的常识”。
陈嘉庚认为,厦门是福建华侨出入的门户,很有必要设置华侨博物院,以使他们有机会重温自己的历史。因此,陈嘉庚带头捐赠10万元人民币,得到社会各界响应,共筹得资金37万元。
关于名称,之所以称“院”,是因为陈嘉庚当年的设想宏大,准备日后扩建为4个馆。作为首期工程,华侨博物院这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不仅开创中国华侨博物馆的先河,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事无巨细 关注建设进展
1956年9月,华侨博物院在蜂巢山麓破土动工,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华侨博物院的筹建工作,指导设计,巡视督办,大到总体规划、建筑风格,细到选材用料、规格尺度、台阶式样,甚至陈列橱柜的样式,都事无巨细。
“华侨博物院门前台阶体式不甚雅观,不若半月圆式之佳,兹拟将改为半圆式……石阶为本院重要大众参观经过,要雅妙美观为至要……”在华侨博物院建设期间,陈嘉庚特地致函其族侄陈永定(负责华侨博物院具体建设),对主楼台阶建造提出指导意见。
建设期间,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陈嘉庚每星期都按例从集美寓所到施工现场巡视,对每项工作都加以询问和指导。
倾注心血 带病参加典礼
华侨博物院直至1959年5月落成开幕,陈嘉庚一直对建设过程保持高度关注,甚至在患癌期间也未曾松懈,仍通过书信交代具体建设事宜。
1959年5月14日,华侨博物院举行落成典礼,陈嘉庚坚持从北京回到厦门,以86岁高龄、右眼基本失明、每天都要服药止痛的病弱之躯,亲自主持了典礼。陈嘉庚在会上讲了华侨博物院的创办、筹备过程、意义和总体设想,会后还带领来宾参观并介绍陈列内容。
60多年来,华侨博物院系统介绍了华侨华人的历史和现状,在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期待华侨博物院在国内外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为更美观 改台阶为“半圆式”
陈嘉庚先生对华侨博物院建设倾注诸多心血,对选材用料事无巨细
|
气势轩昂的华侨博物院。记者 陈理杰 摄 |
|
晨报记者 陈起鸿 陈嘉汶
见习记者 赵怡然 通讯员 叶晨
斗拱飞檐、气势轩昂,初见华侨博物院,许多人惊讶于五层高的宫殿式院楼的壮观。作为国内首个讲述华侨历史的博物馆,筹建者陈嘉庚对其倾注了诸多心血,对于诸多细节颇为上心,从自身角度提出了许多专业且富有见地的意见。
近期,“存史启智 —— 陈嘉庚社会教育理念与华侨博物院” 专题展览在华侨博物院开幕,展出了系列珍贵信件,讲述了陈嘉庚先生筹建华侨博物院的故事。
带头捐赠 留住华侨历史
“博物馆是文化教育机构的一种,与图书馆、学校等同样重要,而施教的范围更为广阔。”在创办华侨博物院的缘起中,陈嘉庚写道:“无论男女老幼,文野雅俗,一入其间,都可由直观获得必要的常识”。
陈嘉庚认为,厦门是福建华侨出入的门户,很有必要设置华侨博物院,以使他们有机会重温自己的历史。因此,陈嘉庚带头捐赠10万元人民币,得到社会各界响应,共筹得资金37万元。
关于名称,之所以称“院”,是因为陈嘉庚当年的设想宏大,准备日后扩建为4个馆。作为首期工程,华侨博物院这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不仅开创中国华侨博物馆的先河,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事无巨细 关注建设进展
1956年9月,华侨博物院在蜂巢山麓破土动工,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华侨博物院的筹建工作,指导设计,巡视督办,大到总体规划、建筑风格,细到选材用料、规格尺度、台阶式样,甚至陈列橱柜的样式,都事无巨细。
“华侨博物院门前台阶体式不甚雅观,不若半月圆式之佳,兹拟将改为半圆式……石阶为本院重要大众参观经过,要雅妙美观为至要……”在华侨博物院建设期间,陈嘉庚特地致函其族侄陈永定(负责华侨博物院具体建设),对主楼台阶建造提出指导意见。
建设期间,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陈嘉庚每星期都按例从集美寓所到施工现场巡视,对每项工作都加以询问和指导。
倾注心血 带病参加典礼
华侨博物院直至1959年5月落成开幕,陈嘉庚一直对建设过程保持高度关注,甚至在患癌期间也未曾松懈,仍通过书信交代具体建设事宜。
1959年5月14日,华侨博物院举行落成典礼,陈嘉庚坚持从北京回到厦门,以86岁高龄、右眼基本失明、每天都要服药止痛的病弱之躯,亲自主持了典礼。陈嘉庚在会上讲了华侨博物院的创办、筹备过程、意义和总体设想,会后还带领来宾参观并介绍陈列内容。
60多年来,华侨博物院系统介绍了华侨华人的历史和现状,在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期待华侨博物院在国内外产生更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