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毫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创始人彭云峰: |
突破“卡脖子” 实现新突破 |
|
|
2024年07月30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毫末智能创始人彭云峰。记者 王温萍 摄 |
|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公司未来能取得更多突破,掌握更多核心零部件技术。
晨报记者 王温萍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生产基础,代表了国家工业发达程度,是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有这样一家专门从事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它突破了国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着高端数控机床和超精密光学抛光工艺全套技术,还实现了相关产品的商业化量产。它便是厦门毫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毫末智造”),下属子公司厦门松鼠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
毫末智能创始人彭云峰曾于2018年获得“厦门市双百人才”荣誉称号,更曾荣获多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拥有深厚机械专业知识的彭云峰,选择“产学研结合创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期“对话掌门人”栏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彭云峰,了解他创业、发展事业的故事。
谈创业
和好伙伴
一同创业
记者初见彭云峰时,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他正与同事们在办公室里进行“头脑风暴”。彭云峰说,他感觉自己创业后的生活,“颇具新鲜与挑战”。
彭云峰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光端装备与精密制造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在硬脆材料超精密制造技术与成套装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知识与应用经验。
一路稳扎稳打的学习履历,一度让彭云峰身边的人认为,身为“学术型人才”的他,将来毫无疑问会是一名高校老师。然而彭云峰心却不止于此:“当时我觉得工科研究应该满足产业需要,要与工程实际需要结合,而且这样的研究应该更有挑战性。”
在日本、美国进行相关领域的深造学习后,彭云峰更加坚定了“产学研结合创业”的想法。“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机床是制造业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各行各业的发展才有好的前景。市场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彭云峰说。
2014年回国后,彭云峰开始四处调研、组建创业团队,与他一样有着丰富专业知识、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一同加入这个创业团队,齐心协力深耕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与制造领域。“当时几个‘合伙人’想的都是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好,什么待遇都没和我谈。”彭云峰坦言,“创业路上有这群好伙伴真的很幸运。”
彭云峰介绍,公司自创立以来,获得了社会民间资本多轮投资,包括最新一轮达晨资本的投资在内,总投入资金超7000万元。
谈发展
自主开发
高端数控机床
采访当天,记者在毫末智能的精密设备工艺验证间看到,技术人员通过电脑操控机床,完成精密设备的检验。彭云峰介绍,该公司主要面向硬脆材料、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领域提供精密设备与工艺,目前已实现完全自主开发高端数控机床等产品。公司的高精密磨床、气囊抛光机床等产品长期服务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神光工程”,获得客户认可。
毫末智能的“核心”就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共20人,均来自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知名高校院所。
彭云峰还担任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教授一职,在为厦大学子授课的同时,坚持“工科学生需充分结合工程实际锻炼能力”的培养模式。彭云峰表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工程实际需求,更明白他们选择的专业是很有意义的。”
谈未来
希望公司
取得更多突破
看着公司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彭云峰坦言,创业远比想象中复杂、困难,但他并不后悔创业。“在高校时想的是选课题、做实验,创办企业后想的是如何找订单以及如何带领一群人向前走。”彭云峰说。
“以前是产品设备做出来以后再向客户推销,现在则是要积极走出去,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进而定制设备产品。”彭云峰说,目前他每个月有一半时间都在外地跑,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潜在客户,另一方面则是去了解全国各地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彭云峰表示,数控机床相较于普通机床,在加工的精度、效率、能力和维护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随着国产数控机床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未来在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具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行业整体前景广阔。他希望公司未来能取得更多突破,掌握更多核心零部件技术。
此外,彭云峰认为,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的交流十分重要。他期盼有朝一日能建设一个平台,将国内顶尖学者聚集在一起,一起探讨制造业如何更好地转型升级。
厦门毫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创始人彭云峰:
突破“卡脖子” 实现新突破
 |
毫末智能创始人彭云峰。记者 王温萍 摄 |
|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公司未来能取得更多突破,掌握更多核心零部件技术。
晨报记者 王温萍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生产基础,代表了国家工业发达程度,是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厦门火炬高新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有这样一家专门从事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它突破了国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着高端数控机床和超精密光学抛光工艺全套技术,还实现了相关产品的商业化量产。它便是厦门毫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毫末智造”),下属子公司厦门松鼠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
毫末智能创始人彭云峰曾于2018年获得“厦门市双百人才”荣誉称号,更曾荣获多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拥有深厚机械专业知识的彭云峰,选择“产学研结合创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期“对话掌门人”栏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彭云峰,了解他创业、发展事业的故事。
谈创业
和好伙伴
一同创业
记者初见彭云峰时,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他正与同事们在办公室里进行“头脑风暴”。彭云峰说,他感觉自己创业后的生活,“颇具新鲜与挑战”。
彭云峰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光端装备与精密制造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在硬脆材料超精密制造技术与成套装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知识与应用经验。
一路稳扎稳打的学习履历,一度让彭云峰身边的人认为,身为“学术型人才”的他,将来毫无疑问会是一名高校老师。然而彭云峰心却不止于此:“当时我觉得工科研究应该满足产业需要,要与工程实际需要结合,而且这样的研究应该更有挑战性。”
在日本、美国进行相关领域的深造学习后,彭云峰更加坚定了“产学研结合创业”的想法。“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机床是制造业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各行各业的发展才有好的前景。市场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彭云峰说。
2014年回国后,彭云峰开始四处调研、组建创业团队,与他一样有着丰富专业知识、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一同加入这个创业团队,齐心协力深耕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与制造领域。“当时几个‘合伙人’想的都是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好,什么待遇都没和我谈。”彭云峰坦言,“创业路上有这群好伙伴真的很幸运。”
彭云峰介绍,公司自创立以来,获得了社会民间资本多轮投资,包括最新一轮达晨资本的投资在内,总投入资金超7000万元。
谈发展
自主开发
高端数控机床
采访当天,记者在毫末智能的精密设备工艺验证间看到,技术人员通过电脑操控机床,完成精密设备的检验。彭云峰介绍,该公司主要面向硬脆材料、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领域提供精密设备与工艺,目前已实现完全自主开发高端数控机床等产品。公司的高精密磨床、气囊抛光机床等产品长期服务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神光工程”,获得客户认可。
毫末智能的“核心”就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共20人,均来自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知名高校院所。
彭云峰还担任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教授一职,在为厦大学子授课的同时,坚持“工科学生需充分结合工程实际锻炼能力”的培养模式。彭云峰表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工程实际需求,更明白他们选择的专业是很有意义的。”
谈未来
希望公司
取得更多突破
看着公司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彭云峰坦言,创业远比想象中复杂、困难,但他并不后悔创业。“在高校时想的是选课题、做实验,创办企业后想的是如何找订单以及如何带领一群人向前走。”彭云峰说。
“以前是产品设备做出来以后再向客户推销,现在则是要积极走出去,主动了解客户需求,进而定制设备产品。”彭云峰说,目前他每个月有一半时间都在外地跑,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潜在客户,另一方面则是去了解全国各地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彭云峰表示,数控机床相较于普通机床,在加工的精度、效率、能力和维护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随着国产数控机床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未来在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具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行业整体前景广阔。他希望公司未来能取得更多突破,掌握更多核心零部件技术。
此外,彭云峰认为,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的交流十分重要。他期盼有朝一日能建设一个平台,将国内顶尖学者聚集在一起,一起探讨制造业如何更好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