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如雨下 头发全被汗水浸湿 |
晨报记者体验道路施工作业,感受烈日下的“热辣滚烫” |
|
2024年07月23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
工人们在烈日下进行焊接作业。 记者 唐光峰 摄 |
|
 |
在工人指导下,记者体验敲焊渣工作。 |
|
晨报记者 邓丽萍 实习生 温馨睿
昨日,正值“大暑”节气,厦门仍保持连日来的晴热高温。为保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建设者们冒酷暑、战高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象屿保税区内一市政道路施工现场,与道路建设工人们一起劳动,感受高温作业的“热辣滚烫”。
操作几次 感到气喘吁吁
昨天15时30分,记者一行到达工地。此时,温度计显示户外气温达到37℃,阳光从头顶直射而下,迎面而来的热风像“热浪”般拍打着暴露在外的皮肤。
项目方介绍,目前工地上大部分是机械作业,人工主要集中在钢筋加工区。记者到钢筋加工区看到,约有10名钢筋工人穿着长袖长裤的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在烈日下默默干活。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工人们还要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戴上厚重的防护帽。全副武装后的他们,让人看不清表情,只见汗水从防护面罩上往下滴。
由于大部分作业需要专业技能,记者能体验仅有两项,那就是抬钢筋和敲焊渣。“一、二,起!”抬钢筋时,记者和其中几名工人一起把一根长10余米的钢筋抬上操作台,在重复操作几次后,感觉到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
而钢筋笼焊接好后,记者和工人们一起,拿起被晒得烫手的铁锤,将焊接时留下的碎渣用锤子一个个敲掉。这项工作不复杂,但在高温条件下,仅仅几分钟人就汗如雨下,待摘下安全帽时才发现,后脑勺的头发已全部被汗水浸湿。
防暑降温措施做到位
高温作业,防暑降温很关键,工人们也会注意休息和补水。在凉茶亭,一位刚来休息的工人接了一碗凉茶大口喝起来,汗水仍从他的脸上、手臂、袖口往下滴。
“每天起码湿透三四次,还没办法换。”51岁的工人李秀平来自山东,两个月前刚来厦门工地干活时,非常不适应本地湿热的天气,身上被闷出了痱子。但现在他已找到对抗高温的办法,那就是每天喝三四壶水,早晚各喝两支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
该项目桩基班组组长吴燕荣是一名有20年工地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工地的防暑降温措施越来越完善。以这个项目为例,他们设置了凉茶亭,里面有两个大桶,分别装着凉茶和绿豆汤,无限量供应给工人,还放置了藿香正气水,让工人早晚取用。工作区域还搭建了钢筋加工棚,虽然面积不大,但也起到了一定的遮阳作用,在棚两侧放置大风扇,工作时开起来,呼呼的大风能吹走许多闷热。
吴燕荣介绍,现在高温天的工作时间安排也更加人性化,比如目前工人们上午工作时间是7点至11点,下午从3点工作至6点,避开了中午最热的4个小时。“下午工作时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太热,我们会推迟上班时间,到3点半、4点甚至5点,不过下班时间会相应延迟。”吴燕荣说。
汗如雨下 头发全被汗水浸湿
晨报记者体验道路施工作业,感受烈日下的“热辣滚烫”
 |
工人们在烈日下进行焊接作业。 记者 唐光峰 摄 |
|
 |
在工人指导下,记者体验敲焊渣工作。 |
|
晨报记者 邓丽萍 实习生 温馨睿
昨日,正值“大暑”节气,厦门仍保持连日来的晴热高温。为保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建设者们冒酷暑、战高温,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象屿保税区内一市政道路施工现场,与道路建设工人们一起劳动,感受高温作业的“热辣滚烫”。
操作几次 感到气喘吁吁
昨天15时30分,记者一行到达工地。此时,温度计显示户外气温达到37℃,阳光从头顶直射而下,迎面而来的热风像“热浪”般拍打着暴露在外的皮肤。
项目方介绍,目前工地上大部分是机械作业,人工主要集中在钢筋加工区。记者到钢筋加工区看到,约有10名钢筋工人穿着长袖长裤的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在烈日下默默干活。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工人们还要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戴上厚重的防护帽。全副武装后的他们,让人看不清表情,只见汗水从防护面罩上往下滴。
由于大部分作业需要专业技能,记者能体验仅有两项,那就是抬钢筋和敲焊渣。“一、二,起!”抬钢筋时,记者和其中几名工人一起把一根长10余米的钢筋抬上操作台,在重复操作几次后,感觉到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
而钢筋笼焊接好后,记者和工人们一起,拿起被晒得烫手的铁锤,将焊接时留下的碎渣用锤子一个个敲掉。这项工作不复杂,但在高温条件下,仅仅几分钟人就汗如雨下,待摘下安全帽时才发现,后脑勺的头发已全部被汗水浸湿。
防暑降温措施做到位
高温作业,防暑降温很关键,工人们也会注意休息和补水。在凉茶亭,一位刚来休息的工人接了一碗凉茶大口喝起来,汗水仍从他的脸上、手臂、袖口往下滴。
“每天起码湿透三四次,还没办法换。”51岁的工人李秀平来自山东,两个月前刚来厦门工地干活时,非常不适应本地湿热的天气,身上被闷出了痱子。但现在他已找到对抗高温的办法,那就是每天喝三四壶水,早晚各喝两支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
该项目桩基班组组长吴燕荣是一名有20年工地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工地的防暑降温措施越来越完善。以这个项目为例,他们设置了凉茶亭,里面有两个大桶,分别装着凉茶和绿豆汤,无限量供应给工人,还放置了藿香正气水,让工人早晚取用。工作区域还搭建了钢筋加工棚,虽然面积不大,但也起到了一定的遮阳作用,在棚两侧放置大风扇,工作时开起来,呼呼的大风能吹走许多闷热。
吴燕荣介绍,现在高温天的工作时间安排也更加人性化,比如目前工人们上午工作时间是7点至11点,下午从3点工作至6点,避开了中午最热的4个小时。“下午工作时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太热,我们会推迟上班时间,到3点半、4点甚至5点,不过下班时间会相应延迟。”吴燕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