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海峡两岸青年微电影大赛闭幕 |
两岸青年通过微电影讲述故事 |
| ||
| ||
|
晨报记者 陈怀安 潘薇
“我一直盯着舞台大屏幕看,每个画面都很有感染力哦,获奖作品展映一定要好好看看!”7月14日晚,“见微知著”——海峡两岸青年微电影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前,播放了入围作品的精彩片花,一个个源于生活的创作主题,引发了在场两岸同胞的共鸣。
主办单位之一的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校长唐宁指出:“举办海峡两岸微电影大赛既能为两岸青年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能为两岸相关院校创造交流的平台,对于反映和增进两岸青年的交流、了解、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海峡两岸青年文化艺术节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青年微电影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征集到大量两岸微故事、让两岸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海峡两岸关系,还结下了丰硕的“果实”——成立了“两岸青年微电影创作实训基地”。
赛事吸引两岸年轻参赛者参与
对于本次来自海峡两岸的参赛作品,由两岸导演、演员、发行等影视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团,一致高度肯定。他们认为作品创作题材丰富、拍摄制作手法相当成熟,参赛选手们用镜头捕捉到了两岸交流的点点滴滴,通过细节反映出大时代的变迁,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
“这次两岸参赛作品中,我觉得很多展现了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反映了两岸民众息息相通的一个生活状态。”大赛评委会主席、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秘书长楚利彬说。他指出,微电影以微小见大,以片段透视人生百态,以短时呈现心灵触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海峡两岸无数有梦想、有创意的青年投身其中。
因此,在大赛评审过程中,多位评委指出,令他们惊喜的是,看影片时,并不知道这些创作者大都非常年轻。“看影片的时候,不知道这些创作者都是‘90后’‘95后’,甚至‘00后’,看到资料后才知道。”导演张艺馨说,好几位评委老师都觉得,作品超乎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创作的方式也很成熟。
小故事讲述两岸深刻内涵
大赛评委、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培训板块创办人刘树森说:“这次赛事,通过一个个时长虽短却情感饱满的微电影,我们看到了在平凡生活中蕴藏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所谓‘见微知著’,正是从这些细微处着眼。”
闽台合作、获得银奖的参赛作品《海这边海那边》,用一台老相机拍摄,讲两岸、两代之间的情谊,看似平凡,却在细微之处触动人心;获得佳作奖的作品《三十春》讲述了老年人的爱情和承诺,令人为之动容……大赛评委、台湾资深导演周正隆指出,大赛参赛作品创作技术水平值得肯定,不仅体现在选题具有深度,创作方式还很成熟,包括运镜、开放式结局的设置等,既传达了明确的信息,又能引发观众思考。“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让观众清楚创作者想表达的思想,难度很大,需要拍摄得令人浅显易懂,还要把温度、情感都讲出来。”
大赛评委、台湾艺术指导易若家表示,她从参赛作品中看到了创作者以及团队的用心,成品看似很短,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创作。“创作者需要将创作主题、拍摄技巧以及影视艺术相结合,让作品活起来,这在两岸文化传承中意义深远。”
成立两岸微电影创作基地
本次大赛由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和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与海西晨报社、台湾卓越传媒集团等具体承办。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两岸影视动漫专业人才的创作热情,为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将有利于两岸教育机构产学研更加紧密的结合。也正因此,“两岸青年微电影创作实训基地”正式成立。
该基地由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和厦门日报社三方共建,将依托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海西晨报社,具体服务于两岸特色教育、提升办学教学水平,推动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今后可以为服务两岸融合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延伸阅读
成立实训基地助推产业交流
落地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两岸青年微电影创作实训基地,将发挥媒体和高校优势,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培养和孵化适应社会发展的专技人才,服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
具体来说,两岸青年微电影创作实训基地将整合两岸影视领域学术研究、教育培训、行业实习资源,纳入两岸影视企业、导演工作室等行业机构,配合厦门市两岸青年创业联盟,打造两岸影视流行文化融合新平台。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成立6年来,开设的动漫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实用性强,尤其是影视动画专业群(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群)被评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在此次赛事评审工作期间,该学院就发挥专业能力和研究功能,特别增加了评审咨询环节,邀请两岸专家制订了终评办法和方案,让评审过程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
未来,该基地将发挥的作用包括:开设相关课程、教材编撰、举办研讨会、开展学生实践、运营两岸微电影大赛赛事品牌等。
基地将为两岸青年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组织两岸青年参加微电影拍摄、制作、展映等活动,帮助两岸青年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微电影创作能力,为两岸青年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推动两岸微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