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草连两岸 共学中医药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走进厦门医学院 |
|
2024年07月12日·海西晨报·
第A04版
·
城市读本
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厦门很美,厦门很热(情),希望下次还能和老师们一起来。”甘肃中医药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莱莉兴奋地和大家分享此次活动的感受。
7月10日下午,厦门医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的同学们。这110名来自海峡两岸20所高校的师生和厦门医学院的老师同学齐聚一堂,共享了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的知识盛宴。
本次活动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主办,携手厦门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以中医药为桥梁,生动展现了闽台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校园中的百草园,百草丰茂,药香弥漫,生机勃勃。作为闽南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库,这里共种植各类药用植物300余种。在厦门医学院药学系鲍红娟副教授的带领和讲解下,营员们通过看、摸、闻、尝、问等方式,识草药、辩药性、记药理,深刻感受青草药简、便、验、廉的价值所在。
走进闽南青草药文化区,营员们驻足了解福建道地药材和闽台青草药常见药,聆听闽南先人过台湾、下南洋、传承青草药的动人故事,感受非遗名录闽台青草药“见青就是药”的独特文化内涵。
百草园里的苏颂亭下,厦门医学院的“灌口伙伴”青年志愿者则以我国第一部版刻药物图谱《本草图经》为引,向营员们展示了宋代厦门历史名医苏颂的突出医药学成就,并用园内凉粉草、鱼腥草等为原料给营员制作解暑凉茶,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中医药标本馆内,伴随着厦门医学院药学系陈川副教授和许莉老师的讲解,营员们沉浸式体验闻香识中药、巧手绣香囊,切身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自2010年起,“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已举办了14届,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台湾高校的青年学子参加,搭建起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青年大学生交流互动平台。
作为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厦门市和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厦门医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条融合“医、护、药、技”多学科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为传播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草连两岸 共学中医药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走进厦门医学院
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厦门很美,厦门很热(情),希望下次还能和老师们一起来。”甘肃中医药大学的阿富汗留学生莱莉兴奋地和大家分享此次活动的感受。
7月10日下午,厦门医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的同学们。这110名来自海峡两岸20所高校的师生和厦门医学院的老师同学齐聚一堂,共享了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的知识盛宴。
本次活动由福建中医药大学主办,携手厦门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以中医药为桥梁,生动展现了闽台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校园中的百草园,百草丰茂,药香弥漫,生机勃勃。作为闽南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库,这里共种植各类药用植物300余种。在厦门医学院药学系鲍红娟副教授的带领和讲解下,营员们通过看、摸、闻、尝、问等方式,识草药、辩药性、记药理,深刻感受青草药简、便、验、廉的价值所在。
走进闽南青草药文化区,营员们驻足了解福建道地药材和闽台青草药常见药,聆听闽南先人过台湾、下南洋、传承青草药的动人故事,感受非遗名录闽台青草药“见青就是药”的独特文化内涵。
百草园里的苏颂亭下,厦门医学院的“灌口伙伴”青年志愿者则以我国第一部版刻药物图谱《本草图经》为引,向营员们展示了宋代厦门历史名医苏颂的突出医药学成就,并用园内凉粉草、鱼腥草等为原料给营员制作解暑凉茶,让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中医药标本馆内,伴随着厦门医学院药学系陈川副教授和许莉老师的讲解,营员们沉浸式体验闻香识中药、巧手绣香囊,切身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自2010年起,“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已举办了14届,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台湾高校的青年学子参加,搭建起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青年大学生交流互动平台。
作为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厦门市和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厦门医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条融合“医、护、药、技”多学科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为传播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