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为有学 展示银发风采 |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为老年人挖资源、谋福利 |
|
2024年07月11日·海西晨报·
第A08版
·
特别报道
 |
古民居前,祥店社区老人们翩翩起舞。 |
|
开栏语
厦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022年3月以来,厦门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老年大学教学点584个,其中区老年教育教研室6个、镇(街)老年学校45所、村(居)老年学堂533所,实现了“老年大学教学点全覆盖”。今起,《文明实践在厦门》专刊将推出“走进‘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系列报道,讲述老年大学优质教学点的故事。
学堂
名片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于2023年创立,现有教学面积约1300平方米,开设有声乐、器乐、舞蹈、体育健身、手工、书画、文化传承等12门课程,12个教学班,学员数量200余人。学堂以“祥梦艺术团”为依托,引导辖区老年人发挥优势特长,组建合唱队、舞蹈队、书画队等10支文体队伍,活跃于各级各类舞台,展示银发风采。
晨报记者 陈佩珊
书画室、舞蹈室、合唱教室……走进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一间间活动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到工作日的下午、晚上及周末时间,老年朋友相聚在此,度过专属他们的快乐时光。
“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吹拉弹唱到太极瑜伽,每一分热爱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祥店社区居民、祥梦艺术团团长、湖里区老年大学老师郑道节的几句心里话,引起很多居民共鸣。
在祥店社区,像郑道节一样参与老年学堂建设、从老年学堂获益的老年朋友不少。在这个不仅仅是学堂的地方,他们学习、交友、参与社区治理等,充实着他们的老年生活,展示着银发风采。
善用资源 老人们忙且乐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里的老师都是居民们的熟人。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长期开展社区草根达人的公开招募,通过自荐、推荐等方式,挖掘居民身边的能人,把他们的一技之长授予社区居民,享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喜悦。其中,郑道节擅长朗诵;中学退休音乐老师、合唱团老师黄清辉乐于带老年朋友感受声乐魅力,最近还张罗把家里的闲置乐器送给实践站供居民使用;钩针课老师、“宝妈”黄莹莹,则指导阿姨们练就了一番高超的钩针技巧……很多居民还从“学生”变成“老师”,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才艺,充实着学堂的课程、活动等。
不仅如此,区街老年大学、辖内共建单位、艺术培训机构、银行等也都成为学堂的“宝藏”资源。金舞鞋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们常来学堂,与老年朋友们共舞。市中医院各科室的医生们也是学堂的“常客”,他们的“中医药大讲堂”深受居民欢迎。
“周二上书法课,周三合唱,周五葫芦丝,回家要练习、写作品。”69岁的居民刘萍一口气报了学堂的3个课程,每周忙并快乐着。刘萍告诉记者,她来自江西,从银行退休。“年轻时银行工作忙,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感谢社区老年学堂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不仅老有所学,而且老有‘优学’。”
立足特色 打造精品项目
宗祠、戏台、古厝,炸枣、咸粿、甜粿……今年元宵节期间,一场闽南传统文化活动在祥店社区举行,吸引了不少新老厦门人参与。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发挥老年学堂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厦门老人开展古早味课程,教授闽南特色美食制作、闽南手工等。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陈梦雅介绍,祥店新村是从“旧村”改造来的,居民多是本地人,“希望通过活动让他们施展才华,让更多人感受闽南传统文化魅力,助力社区融合。”
据介绍,祥店社区拥有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留存着岛内唯一的古民居群。高楼大厦簇拥下,这几栋红砖赤瓦的古厝十分吸引人。社区里不少老人知晓这里一砖一瓦、一家一户的故事。除围绕“我们的节日”开展各类传统活动外,接下来,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将依托社区丰富的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常态化开设各类课程,打造品牌精品项目,助力闽南文化传承。
有为有学 展示银发风采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为老年人挖资源、谋福利
 |
古民居前,祥店社区老人们翩翩起舞。 |
|
开栏语
厦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022年3月以来,厦门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老年大学教学点584个,其中区老年教育教研室6个、镇(街)老年学校45所、村(居)老年学堂533所,实现了“老年大学教学点全覆盖”。今起,《文明实践在厦门》专刊将推出“走进‘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系列报道,讲述老年大学优质教学点的故事。
学堂
名片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于2023年创立,现有教学面积约1300平方米,开设有声乐、器乐、舞蹈、体育健身、手工、书画、文化传承等12门课程,12个教学班,学员数量200余人。学堂以“祥梦艺术团”为依托,引导辖区老年人发挥优势特长,组建合唱队、舞蹈队、书画队等10支文体队伍,活跃于各级各类舞台,展示银发风采。
晨报记者 陈佩珊
书画室、舞蹈室、合唱教室……走进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一间间活动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到工作日的下午、晚上及周末时间,老年朋友相聚在此,度过专属他们的快乐时光。
“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吹拉弹唱到太极瑜伽,每一分热爱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祥店社区居民、祥梦艺术团团长、湖里区老年大学老师郑道节的几句心里话,引起很多居民共鸣。
在祥店社区,像郑道节一样参与老年学堂建设、从老年学堂获益的老年朋友不少。在这个不仅仅是学堂的地方,他们学习、交友、参与社区治理等,充实着他们的老年生活,展示着银发风采。
善用资源 老人们忙且乐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里的老师都是居民们的熟人。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挖掘本土资源,长期开展社区草根达人的公开招募,通过自荐、推荐等方式,挖掘居民身边的能人,把他们的一技之长授予社区居民,享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喜悦。其中,郑道节擅长朗诵;中学退休音乐老师、合唱团老师黄清辉乐于带老年朋友感受声乐魅力,最近还张罗把家里的闲置乐器送给实践站供居民使用;钩针课老师、“宝妈”黄莹莹,则指导阿姨们练就了一番高超的钩针技巧……很多居民还从“学生”变成“老师”,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才艺,充实着学堂的课程、活动等。
不仅如此,区街老年大学、辖内共建单位、艺术培训机构、银行等也都成为学堂的“宝藏”资源。金舞鞋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们常来学堂,与老年朋友们共舞。市中医院各科室的医生们也是学堂的“常客”,他们的“中医药大讲堂”深受居民欢迎。
“周二上书法课,周三合唱,周五葫芦丝,回家要练习、写作品。”69岁的居民刘萍一口气报了学堂的3个课程,每周忙并快乐着。刘萍告诉记者,她来自江西,从银行退休。“年轻时银行工作忙,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感谢社区老年学堂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不仅老有所学,而且老有‘优学’。”
立足特色 打造精品项目
宗祠、戏台、古厝,炸枣、咸粿、甜粿……今年元宵节期间,一场闽南传统文化活动在祥店社区举行,吸引了不少新老厦门人参与。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发挥老年学堂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厦门老人开展古早味课程,教授闽南特色美食制作、闽南手工等。
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陈梦雅介绍,祥店新村是从“旧村”改造来的,居民多是本地人,“希望通过活动让他们施展才华,让更多人感受闽南传统文化魅力,助力社区融合。”
据介绍,祥店社区拥有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留存着岛内唯一的古民居群。高楼大厦簇拥下,这几栋红砖赤瓦的古厝十分吸引人。社区里不少老人知晓这里一砖一瓦、一家一户的故事。除围绕“我们的节日”开展各类传统活动外,接下来,祥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将依托社区丰富的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常态化开设各类课程,打造品牌精品项目,助力闽南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