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尊风狮爷 见证两岸情 |
走进大嶝岛,聆听“闽台风狮爷信俗”背后的故事 |
|
2024年07月03日·海西晨报·
第A05版
·
城市读本
|
 |
雄性风狮爷雕塑。 记者 张雅雯 摄 |
|
 |
为保护风狮爷雕塑,志愿者自行开展日常维护。 |
|
“风狮爷是村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它凝聚了村民的记忆和情感。”
口述人
蔡雨桐 厦门风狮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
蔡进兴 东蔡村老人协会会长
晨报记者 张雅雯
漫步在大嶝街道东埕社区东蔡村环嶝北路,只见一雄一雌两尊风狮爷雕塑矗立于道路两侧,相隔百米。这两座风狮爷于东蔡村而言意义不同凡响,每年风狮爷诞辰,不少居民都会到此祭拜祈福。
近日,东蔡村老人协会会长蔡进兴及厦门风狮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蔡雨桐带领记者,了解这两尊风狮爷雕塑背后的故事。
祈求平安
修建风狮爷雕塑
风狮爷也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通常用花岗岩雕刻而成,是厦金一带“镇风止煞、祈祥求福”保护神。它呈现狮子的形态,大部分是人立状,少部分是蹲伏状。
在东蔡村,记者看到,这两尊风狮爷雕塑都是金身、直立、隆额、卷鬃,龇牙咧嘴,脚旁都立着两尊普通的小狮子。不同的是,雌性风狮爷双手在胸前捧着一个避邪的镜子,雄性风狮爷则左手持印、右手执笏。
“东蔡村风狮爷文化有80多年的历史了。”蔡进兴告诉记者,据东蔡村所立的《东蔡风狮爷碑记》记载,1938年,陈香配、蔡神恭等村民在东蔡后崎头立了一尊雌性风狮爷雕塑,祈求平安。当时这尊风狮爷由泥土雕刻而成,后随着时间流逝开始褪色,结构残损。
“现在东蔡村的这对风狮爷,是2007年4月落成的。”蔡雨桐是东蔡村居民,她目前致力于传承弘扬风狮爷文化。据蔡雨桐介绍,2007年,她的爷爷蔡和睦捐资重建雌性风狮爷。同年,东蔡村又新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雄性风狮爷,系台胞蔡朝树和其后辈捐资建造。
搭建桥梁
增进两岸群众交流
在风狮爷雕塑旁摆放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了解到,经翔安区申报,2009年,“闽台风狮爷信俗”被列入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据介绍,早在明清时期,翔安、金门一带风沙大,渔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将“石敢当”和狮子相结合,形成风狮爷的形象,并逐渐形成风狮爷信仰,流传至今。多年来,通过共同的风狮爷文化,两岸民众互相了解、增进交流。
记者了解到,4月21日是东蔡村两座风狮爷的诞辰。每年这个日子,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拿着供品前来祭拜。“2010年,东蔡村还举办了隆重的祭拜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当时有不少金门同宗族的同胞特意赶来参加,盛大场景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蔡雨桐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社区计划未来开设风狮爷展览,并邀请金门同胞前来参加。
古韵今风
“圈粉”更多年轻人
如今,大嶝岛已成为著名旅游胜地,这两尊风狮爷雕塑也以独特方式展示当地的信仰文化,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早在2007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风狮爷雕塑,东蔡村老人协会自发组成志愿队,义务照看风狮爷雕塑,至今已坚持了十多年。“路过的居民看到,也会上手帮忙清理祭品,擦拭金身。”蔡雨桐说。
此外,东埕社区邀请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更好地传承风狮爷文化注入新力量,蔡雨桐便是其中之一。“雌性风狮爷就在我家门口。”蔡雨桐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常听爷爷讲风狮爷的故事,也在风狮爷的庇佑下成长,因此对风狮爷有着深厚的情感。大学毕业后,她接手爷爷创立的厦门风狮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让风狮爷文化发扬光大。
为让风狮爷“圈粉”更多年轻人,蔡雨桐计划通过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走进学校、机构等进行宣传,向青少年介绍风狮爷的历史和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风狮爷。
两尊风狮爷 见证两岸情
走进大嶝岛,聆听“闽台风狮爷信俗”背后的故事
|
 |
雄性风狮爷雕塑。 记者 张雅雯 摄 |
|
 |
为保护风狮爷雕塑,志愿者自行开展日常维护。 |
|
“风狮爷是村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它凝聚了村民的记忆和情感。”
口述人
蔡雨桐 厦门风狮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
蔡进兴 东蔡村老人协会会长
晨报记者 张雅雯
漫步在大嶝街道东埕社区东蔡村环嶝北路,只见一雄一雌两尊风狮爷雕塑矗立于道路两侧,相隔百米。这两座风狮爷于东蔡村而言意义不同凡响,每年风狮爷诞辰,不少居民都会到此祭拜祈福。
近日,东蔡村老人协会会长蔡进兴及厦门风狮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蔡雨桐带领记者,了解这两尊风狮爷雕塑背后的故事。
祈求平安
修建风狮爷雕塑
风狮爷也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通常用花岗岩雕刻而成,是厦金一带“镇风止煞、祈祥求福”保护神。它呈现狮子的形态,大部分是人立状,少部分是蹲伏状。
在东蔡村,记者看到,这两尊风狮爷雕塑都是金身、直立、隆额、卷鬃,龇牙咧嘴,脚旁都立着两尊普通的小狮子。不同的是,雌性风狮爷双手在胸前捧着一个避邪的镜子,雄性风狮爷则左手持印、右手执笏。
“东蔡村风狮爷文化有80多年的历史了。”蔡进兴告诉记者,据东蔡村所立的《东蔡风狮爷碑记》记载,1938年,陈香配、蔡神恭等村民在东蔡后崎头立了一尊雌性风狮爷雕塑,祈求平安。当时这尊风狮爷由泥土雕刻而成,后随着时间流逝开始褪色,结构残损。
“现在东蔡村的这对风狮爷,是2007年4月落成的。”蔡雨桐是东蔡村居民,她目前致力于传承弘扬风狮爷文化。据蔡雨桐介绍,2007年,她的爷爷蔡和睦捐资重建雌性风狮爷。同年,东蔡村又新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雄性风狮爷,系台胞蔡朝树和其后辈捐资建造。
搭建桥梁
增进两岸群众交流
在风狮爷雕塑旁摆放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了解到,经翔安区申报,2009年,“闽台风狮爷信俗”被列入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据介绍,早在明清时期,翔安、金门一带风沙大,渔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将“石敢当”和狮子相结合,形成风狮爷的形象,并逐渐形成风狮爷信仰,流传至今。多年来,通过共同的风狮爷文化,两岸民众互相了解、增进交流。
记者了解到,4月21日是东蔡村两座风狮爷的诞辰。每年这个日子,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拿着供品前来祭拜。“2010年,东蔡村还举办了隆重的祭拜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当时有不少金门同宗族的同胞特意赶来参加,盛大场景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蔡雨桐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社区计划未来开设风狮爷展览,并邀请金门同胞前来参加。
古韵今风
“圈粉”更多年轻人
如今,大嶝岛已成为著名旅游胜地,这两尊风狮爷雕塑也以独特方式展示当地的信仰文化,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早在2007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风狮爷雕塑,东蔡村老人协会自发组成志愿队,义务照看风狮爷雕塑,至今已坚持了十多年。“路过的居民看到,也会上手帮忙清理祭品,擦拭金身。”蔡雨桐说。
此外,东埕社区邀请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更好地传承风狮爷文化注入新力量,蔡雨桐便是其中之一。“雌性风狮爷就在我家门口。”蔡雨桐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常听爷爷讲风狮爷的故事,也在风狮爷的庇佑下成长,因此对风狮爷有着深厚的情感。大学毕业后,她接手爷爷创立的厦门风狮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让风狮爷文化发扬光大。
为让风狮爷“圈粉”更多年轻人,蔡雨桐计划通过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走进学校、机构等进行宣传,向青少年介绍风狮爷的历史和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风狮爷。